学术委员会
厚德明法,格物致公: 厚德,一方面是指中国政法大学的所有学生都应该具有崇高的道德修养,要具有人文关怀、培养人文情操,学会做人。 明法,一方面是指无论法科还是非法科学生都要通晓法律,具备法学的知识结构体系;另一方面更表明中国政法大学的学生应成为昌明法治的主力军,...
2021年工作报告及工作要点

证据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证据科学研究院)

2020年工作报告


2020年,证据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证据科学研究院)“双一流”建设和目标责任制为抓手,立足科学研究、教学与人才培养、国际交流、鉴定与社会服务等方面工作,推进实验室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

一、科研工作

(一)科研项目

2020年,实验室教师申报各类科研项目15项,共有8项科研项目正式获批立项,批准经费共计68.83万元。其中,获批纵向科研项目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1项(林静副教授),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1项(褚福民副教授);横向科研项目3项(王旭教授、王元凤教授、杨天潼副教授);校级科研项目3项(王旭教授、于天水副教授、刘璐老师)。与2019年相比,立项数和批准经费均有所下降,但是校级科研项目的立项数有所增加。

本年度共有2项科研项目结项,部分在研科研项目进行了年度检查和中期检查。

(二)科研成果

1.本年度实验室教师出版学术著作10部。其中,专著5部:《中国司法文明指数报告2019》(张保生、张中、吴洪淇等著),《专家证人制度研究》(房保国主编),《意大利刑事诉讼与证据制度专论》(施鹏鹏著),《中国司法文明指数调查数据挖掘报告2017》(张中主编),《律师法实施与再修改问题研究》(王进喜著);译著3部:《撰写司法鉴定报告:精神卫生专业人员指南》(胡纪念),《数字时代背景下签名和笔迹鉴定的发展之路》(李冰),《科学证据的秘密与审查》(王进喜等);教材2部:《证据法》(施鹏鹏著),《法律职业伦理》(王进喜著)。

除此之外,实验室为责任单位,全国政协常委、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分党组书记、主任沈德咏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诉讼证据规定研究”(11&ZD175)的最终成果《人民法院诉讼证据规定适用指南》20204月正式出版这一课题的研究对于促进诉讼证据的科学发展,完善相关立法,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促进司法公正,保障人民权利,繁荣法学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2.实验室教师公开发表论文73篇。发表权威期刊论文2篇,其中,《法学研究》1篇(张保生),SCI论文1篇(赵东);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8篇,其中SCI论文3篇,境外核心1篇,中文核心论文14篇,发表一般论文39篇。

3. 实验室教师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项1项。张保生教授等编写的专著《中国证据法治发展的轨迹(1978-2014)》,获得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202012月正式发文)。

获得校级科研奖2项。吴洪淇教授获得中国政法大学第三届科学研究突出贡献奖年度权威论文奖以及年度青年二等奖。

除此之外,近期公示的北京市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张保生教授的著作《证据科学论纲》获得二等奖(202012月公示)。

4.实验室教师1项咨询报告获得党和国家级领导人批示。由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成果要报》(总191期)报送的褚福民副教授的论文《改革案卷笔录制度是实现庭审实质化的关键》,得到了中共十九届中央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党组书记、审判委员会委员周强同志的批示(2020112日)。

(三)证据科学春秋季论坛

本年度实验室主办证据科学春、秋季论坛共8场。围绕“新《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专题讲座”的4场春季论坛,以及围绕“《证据科学历史与文化》专题讲座”的4场秋季论坛,利用网络直播的新模式,为全国在校法学生和法律工作者提供了学习的机会,反馈良好,效果显著。

(四)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会议

本年度召开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组织2020年度开放课题的结项工作。5月20日,以网络视频会议形式召开了重点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十二次全体会议。会议审议了《2019年度重点实验室工作报告》,听取并审议通过了《2020年重点实验室工作要点》,评审了2020年度开放课题结项以及延期申请。审议通过了6项已立项课题的延期申请,7项已立项课题的结项申请。受疫情影响,结项课题的第二批拨款将在2021年拨付。

二、学科建设工作

(一)制度建设

本年度,实验室先后出台了《法庭科学科研平台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证据科学研究院“高精尖”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等学科管理文件,完善了实验室的学科管理制度。此外,院学科办还编制了《证据科学研究院“双一流”专项经费报销攻略》,规范经费报销流程,提升管理和服务质量。

(二)双一流建设

本年度双一流建设各项任务有序开展。根据学校2020年度“双一流”建设的规划和要求,实验室各项任务负责人根据年度“双一流”的各项任务,对标目标责任制,开展相关研究:1.加强法庭科学标准体系建设,建立完善标准化体制机制;2.加强法庭科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建设,搭建法医学、物证技术平台;3.提升《证据科学》杂志质量和影响力;4.英文期刊Journal of Forensic Science and Medicine编辑出版;5.打造“国际著名教授司法文明课程方阵”,形成国际顶尖师资队伍;6.加强证据法学核心课程建设,开展高级师资培训;7.加强证据科学数据库建设;8.建设国际证据科学协会英文网站;9.加强法庭科学博物馆建设;10.开展中国证据法法典化研究;11.建设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2.举办证据科学论坛;13.开展证据科学学科前沿战略课题研究。

12月,院科研与学科办组织开展了对实验室“双一流”建设任务绩效评估工作,对建设任务进行全面检查,实验室“双一流”目标完成和经费执行情况良好,经费执行率为96.9%。另外根据学校要求,填报了《“双一流”建设动态监测系统》、《2020年”双一流“建设项目支出绩效执行监控》、《学校学科振兴计划任务完成情况表》等上报材料。

(三)北京市高精尖学科建设

完成了《2019年高精尖学科建设任务及经费执行情况报告》、《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建设年度自评报告》等高精尖学科相关工作报告的撰写和上报工作。由于本年度上级部门未拨付年度经费,相关研究工作暂缓开展。

(四)“十三五”总结和“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

本年度,根据学校工作安排,组织编写了研究院“十三五”发展规划总结和“十四五”发展规划。赵东副院长带领课题组申报的《证据科学研究院十四五规划编制与研究》,获得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与研究项目首批立项。研究院“十四五”发展规划已完成初稿上报学校,目前正在修改完善中,终稿将在202111月全部完成。

(五)协助开展第五轮学科评估准备工作

本年度,学校开展了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实验室积极组织,撰写学科评估材料,全面总结了实验室自2016年以来的人才培养质量、师资队伍与资源、科学研究水平、社会服务与学科简介等方面的建设情况,最终形成了证据法学《学科评估简况表》提交学校。

(六)目标责任制情况

2月,学校启动了目标责任制任务动态调整工作,实验室对证据法学二级学科的目标责任制体系提出了修改建议。6月,学校确定了《证据科学研究院2020-2022年学科建设目标》。9月,根据建设目标,实验室初步测算了本年度建设任务完成情况,完成率约为62%。9月下旬召开双一流”建设推进会,加强各项目标任务建设。截至目前,全年目标责任制任务完成情况正在统计中

(七)承担教育部科技司“证据科学学科前沿战略研究”课题的研究工作

受教育部以及学校委托,实验室承担了教育部科技司学科前沿战略研究课题研究工作,张保生教授作为课题负责人,牵头“证据科学”学科规划的编制工作。6月5日,实验室召开了“证据科学学科前沿战略研究课题启动会”,编制了撰写提纲,确立了撰写分工。8月10日,召开了“证据科学学科前沿战略研究”内部论证会,对《证据科学学科前沿战略研究》的第一稿进行了论证。8月15日,实验室组织召开了“证据科学学科前沿战略研究”专家论证在线视频会议,并在法大法庭科学技术鉴定研究所设置了分会场。会议邀请到中国工程院院士刘耀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北医科大学副校长丛斌教授等十余位在证据科学领域具有重大学术威望的专家学者,做了重要发言。会议总结证据科学学科发展成就、经验和问题,聚焦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以努力将“证据科学”打造成为交叉学科、融合学科建设的有价值的范本,发挥引领作用。

根据专家论证意见,课题组修改完善了《证据科学学科前沿战略研究》。11月,课题组向教育部提交了《证据科学学科前沿战略研究》最终稿。

三、教学、教研与人才培养

(一) 教学管理方面

1.面对疫情迎难而上,做好疫情期间教学管理工作

教学管理政策措施到位。疫情爆发后,实验室迅速反应,精准施策,积极响应学校“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号召,保障疫情期间教学工作顺利开展。2月1日讨论通过并发布了《证据科学研究院关于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导师指导学生学业工作有关要求的通知》。2月26日发布《证据科学研究院关于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学位授予与研究生毕业资格审查工作安排的通知》,并及时在实验室宣贯实施。

教学办公室做好在线教学服务工作。根据学院的部署和要求,提前进行线上授课软件等相关教学准备工作,协助师生建立辅助沟通渠道。上学期在线教学上课,提前做好各种应对方案细致而高效地服务师生;深入教学一线,了解师生授课听课情况,确保了线上授课的平稳有序进行。同时注重宣传实验室教师网络教学产生的典型经验的宣传,及时向研究生院线上教学周报报送教学文稿。

2. 教学工作完成情况

2020年,实验室共开设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163门次,其中研究生课程(含法律硕士、学术型硕士以及博士研究生)78门次,本科课程(含实践教学课)85门次。全年本院共有29名教师授课。外聘教师34名,讲授22门专业课程。鉴于疫情影响,实验室清河校区春季学期本科实验课全部停开,经与教务处和人事处多次沟通,本年度教师工作量予以相应调整,均达合格要求。

另外,准确有序完成课程试卷印制、组织考试、成绩录入及试卷归档工作;做好上传下达的任务,协助本院教师申报学校教育教改项目,协助办公室完成教师岗位考核的教学工作考核等。

(二)教学研究情况

1. 教改立项、教学成果

实验室赵东教授申报的《中国与日本死因查明制度的比较研究》、张中教授申报的《应用型法律人才实践教学体系研究》获批2020年研究生产学研项目;杨天潼副教授的《心脏解剖检验与死因鉴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被认定为2019年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

张保生教授的《证据法学》课程被评选为2020年一流本科课程,主编教材《证据法学》正在积极申报全国优秀教材。

2. 通过多种渠道创新基层教学活动形式。

本年度共组织了15次基层教学活动。继续集体备课制度,采取主讲与集体评议的形式进行。并首次尝试采用两次交叉集体备课,进一步促进了两个研究所老师之间的学术交流,同时也为青年老师的成长和新老师融入研究所提供了很好的学术氛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 建章立制,加强师德建设

加大对教学管理与人才培养的资源投入和组织力度以提高学生教育培养质量。系统梳理总结学校和学院的教学管理与人才培养制度,编写了《教学管理与人才培养制度汇编》,形成体系化文件,将电子版文件发给每位教师。这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了师德制度体系建设,保障师德建设工作依规有序开展。

明晰研究生导师职责,疫情期间充分发挥导师对学生的指导和关怀作用,更好指导学生。10月28日,召开研究生教育改革研讨会,通过集中学习《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和深入讨论,进一步学习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意义构建研究生课程知识体系等方面制定具体改革实施办法强化导师岗位职责推进学院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推动新时代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

4. 注重教学质量健全反馈机制

实验室特别重视课程教学质量督查反馈机制,主管领导多次带领教学办人员深入课堂了解课堂教学情况,真实掌握一线教学情况,为改进教学工作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出建议,督察提升教学质量。注重学生反馈,深入考察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等情况,全面掌握教风学风建设情况,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

(三)人才培养方面

1. 按计划顺利完成2020级招生迎新工作

组织完成了2020年研究生招生、复试、迎新工作。2020年共招收研究生85人。其中法律硕士47人,证据法学硕士15人,证据法学、司法文明博士23人。

2.研究生创新项目立项25项,论文资助项目5项

组织实验室学生积极申报硕士、博士研究生创新实践项目,并对组织实施硕士项目评审、对上一年度的创新项目进行验收。本年度硕士研究生申报研究生创新项目16项,硕士学位论文资助4篇,博士研究生创新申报9项,博士论文资助1人。

3.组织完成了年度毕业论文答辩、博士论文预答辩等工作。

分别在6月份和12月份进行了研究生的毕业论文答辩工作,分别在9月份和12月份组织了博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预答辩工作。强化质量意识,加强学位论文自查、校外专家参与评阅答辩各环节。

上半年共有75人申请学位,其中12名博士申请毕业。63名学历硕士毕业。因为疫情,教学办负责学生我好难过论文打印工作。打印博士论文132本,硕士论文561本。下半年共有11人申请学位,其中5名博士申请答辩,6名硕士申请答辩。

4.做好学生培养的其他相关工作

组织完成了2020年的硕士、博士招生、阅卷、命题工作;完成了2020级新生导师双选工作;分别在20206月份和12月份进行了研究生的中期分流和论文开题答辩工作;完成了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的推选工作等。

四、法庭科学研究所

(一)机构与人员设置情况

1.机构设置

两大部门9个专业科室。研究所的内部设置有法医学部和物证技术部两大部门,并细分为9个专业科室。法医学部包括法医病理、法医临床、法医精神病、法医生物学、法医影像学室等5个专业科室;物证技术部包括文件检验、声像资料和电子数据、交通事故车辆与痕迹鉴定、微量物证与毒物毒品鉴定等4个专业科室。

设有法庭科学教研部。负责法庭科学所本科生实践教学与研究生实验、科研(含工程中心)兼管实验室伦理、英文杂志编辑部、法庭科学博物馆等教学与研究的相关工作。

设有综合部。包括质控办、财务室、后勤办、客服办等4个行政管理科室。

2.人员情况

法庭科学研究所人员总数83人,其中鉴定人49人,专家顾问1人,鉴定人助理21人,行政人员13人。2020年,法庭科学所无新进教师,鉴定人数量较往年基本持平,人员结构、质量稳中有增。

(二)实现在疫情防控方面的行业引领

2020年初,新冠疫情突然袭来。法大鉴定所在“新冠肺炎”疫情突袭之时,勇于探索、积极应对,及早启动应急预案,积极采购防护物资;出台《疫情防控期间工作人员作息及纪律要求》《疫情防控期间鉴定场所内部卫生安全的相关规定(拟)》等15个管理文件规范防控管理,率先启动鉴定办公场所消毒工作、人员登记备案工作、返京人员居家隔离14天政策等,采取安全有效防控措施指导所内人员做好疫情防控;通过微信平台及时对外宣传公布防护措施方便全国同行业单位借鉴

法大鉴定所除按照学校的防疫措施之外还遵循属地司法行政管理系统北京市海淀区司法局、属地政府管理部门东升乡政府的双重管理,用最高的管理标准实现疫情期安全防控的最大化。相关疫情防护工作完全满足我市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管理要求在国内司法鉴定行业的疫情防范工作起到典型示范作用,相关成果获得司法部等管理部门“科学、精准”的高度评价。

疫情防范期间专项文件汇总表

发文时间

文件名称

2020年1月23日

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时期鉴定工作防护措施的要求

2020年1月26日

关于疫情期间司法鉴定工作安排的通知

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及特殊时期相关工作的通知

2020年1月27日

2020年疫情期法大鉴定所来访人员登记表

2020年1月30日

关于春节假期延长的通知

2020年2月4日

疫情防控期间鉴定场所内卫生安全的相关规定(拟)

2020年2月6日

关于疫情防控期间进一步调整司法鉴定工作的通知

2020年2月9日

疫情防控期间工作人员作息及纪律要求

2020年2月12日

关于疫情防控期间暂缓开展能力验证计划相关工作的通知

2020年2月21日

关于法大鉴定所近期工作安排的通知

2020年3月4日

延迟复工期间法大鉴定所收案流程

2020年3月11日

法大法庭科学技术鉴定研究所新冠肺炎疫情应急处理预案(试行)

2020年5月14日

法大鉴定所疫情延迟复工期工作考核办法

2020年6月2日

关于法大鉴定所疫情期司法鉴定工作的汇报及复工的请示

2020年7月20日

司法鉴定服务便民新举措

提供在首都疫情期间的鉴定支撑引领地区司法鉴定的发展模式与技术发展

1. 提供在首都疫情期间的鉴定支撑

疫情期间,在做好防护的同时有序开展司法鉴定工作,承担起首都唯一国家级司法鉴定机构的职责与担当,坚持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

疫情期间,全天候响应北京市公安局禁毒总队、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的鉴定需求,从事法医病理、法医物证、交通痕迹、声像资料、电子数据、毒品检测、微量物证等多个专业领域的鉴定工作,为维护首都社会秩序、保障执法司法活动出突出贡献

为实现疫情防控和司法鉴定服务的双重需求,积极探索在线专家会诊和询问听证工作多元化的“非接触式”司法鉴定服务方式,满足疫情期间鉴定业务的需要。

疫情期间鉴定成效情况。本度截止11月底,共完成各类司法鉴定案件近6000余件(受疫情影响,同比下降43%)。法医临床、司法精神病和文件检验等法大鉴定所传统司法鉴定项目继续保持稳健的发展趋势;法医毒物专业连续三年深入拓展与北京市公安局禁毒总队的合作,为首都地区吸毒人员生物检材的毒品检测提供技术支撑(单门类检测数量超过3500余件);持续与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的司法鉴定服务合作,在车速鉴定、电子数据、毒驾检验、微量鉴定等专业领域开展全方位的技术支撑工作。为维护首都社会秩序、保障执法司法活动出贡献以满足国内司法实践领域对于司法鉴定服务的工作需求

2. 受相关部门和业界关注,代表行业发声,社会影响力持续增强

本年度虽受疫情影响,但法大鉴定所作为国家级司法鉴定机构、国内权威鉴定技术部门依然多次受到国内外司法及行政管理部门的关注,多次接受采访、交流与合作。

重要的国内媒体相关报导:2月10日,法制日报《司法鉴定人奋战在疫情防控最前沿》;3月13日,司法部政府网转发《法大鉴定所制定新冠肺炎疫情应急处理预案(试行)》

重要的参观调研交流活动信息:5月18日,司法鉴定清理整顿联合检查组市局公服处四级调研员丁爱筠等一行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工作6月29日,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张雷科长就双方共同开展交通事故鉴定重点实验室建设活动进行交流10月30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诉讼服务办公室崔秀春主任等一行5人到所进行司法鉴定工作调研座谈会

另外还承接了“证据科学学科前沿战略研究”专家论证会等重要大型活动,创建了线上、线下协同会议工作模式“法大鉴定”公众号共发布推送173篇,比前一年度增长47.8%,其中包括培训及会议信息推送、人物宣传介绍、交流学习新闻、实时快讯等多种类型文章。疫情期间首度推出“法庭科学”云漫谈线上系列讲座(共10期)全面普及法庭科学知识及法庭科学技术研究现状,研讨最新法律法规对司法鉴定工作的影响累计阅读1万人次反响良好。

)加强疫情防范,开展实践教学

法庭科学所作为国家级虚拟仿真教学中心除了完成常规的学校教学工作,承担了学校实践教学的工作。研究所不断开拓教学新模式,面向北京市高校和政法大学校内学生开设多门实践学科课程。2020年春季和夏季学期中的实践教学工作因疫情影响而暂停;2020年秋季,我所实践教学工作顺利恢复,共计开展教学活动57门次,选课人数达502人。

(五)法庭科学博物馆建设

2020年虽受疫情影响,但开展的工作还是可圈可点。一是在线虚拟博物馆初步建成。二是新聘三位专家顾问,加上之前王世凡,一共四位专家顾问,其中两位参加了证据科学秋季论坛,讲座主题围绕法庭科学历史文化。三是法庭科学文化论丛第四辑以交付出版社印刷,第五辑征稿中(稿件少,拟适当预算稿费进行激励)四是完成了对刘耀院士的专家口述历史采访

(六)进一步加强管理机制,优化管理水平

1. 鉴定管理方面

通过第九次CNAS实验室认证认可现场评审,推进司法鉴定质量管理体系新发展。法大所非常重视司法鉴定质量管理,我所自20081月通过CNASCMA认证认可以来,进目前管理体系文件现已更新至第七版第1次修订(2020115日发布并实施)。6月,所质控办组织全所积极参与CNAS能力验证活动,共涉及8个专业,33项能力验证活动,通过率为100%,满意率为97%9月,国家认可委在法大鉴定所开展CNAS能力验证第9次现场评审活动,参评的19个领域131个项目顺利通过现场评审,较上次评审扩增1个领域、16个项目,这进一步确保了司法鉴定业务的合法性、鉴定数据的可靠性。

2. 行政管理方面

强化岗位公开遴选机制。2020年,法大鉴定所公开遴选法医发展办公室主任1人(项剑),物证技术发展办公室主任1人(王晶),法庭科学所副所长1人(杨天潼),所宣传部扩增宣传员1人。通过机构及管理的加强,提升工作效能。

完成法大鉴定所消防设施改造。获得学校教务处和基建处的大力支持,针对消防设施隐患问题,逐步予以清理,完成消防设施的优化和改造,成功实现消防监控设施与物业方的交接,做好法大鉴定所中控室的清理整顿,70余台套报废固定资产的清除,大幅度消除所内安全隐患。

(七)巩固PTP计划顺利通过PTP项目监督+扩项现场评审

法大鉴定所2019年荣获由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颁发的能力验证提供者认可证书成为全国范围内的第四家、司法鉴定领域第二家、全国高校首家获认可的PTP机构以来,继续努力6月-10月,组织并实施了获认可范围内能力验证计划2项,包括:法医临床学损伤程度鉴定、伤残程度鉴定。组织并实施了获认可范围外的能力验证计划1个项目:法医临床学人身损害误工期、护理期、营养期评定。

本年度12月顺利通过PTP项目监督+扩项现场评审评审组充分肯定了法大鉴定所开展能力验证计划活动的能力及取得的成绩,进一步肯定法大所现有能力验证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持续具备能力验证提供者的能力

(八)开展线上线下培训活动,打造培训品牌

1. 法庭科学云漫谈活动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国的司法鉴定行业和司法鉴定工作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为此,法大所开展法庭科学系列云漫谈活动。于2020年3月-5月期间持续开展,每周一,每期40-50分钟,涉及法医临床标准GEPI标准DNA与RNA“毒驾管理”、声纹鉴定、文检鉴定、法庭科学、专利分析等方面主题,全面普及法庭科学知识,展现法庭科学技术研究现状,研讨最新法律法规对司法鉴定工作的影响;面向各鉴定机构负责人、司法鉴定人、律师、保险理赔人员、司法行政管理等相关人员,提供免费教育培训资源

2. 开展其他会议及培训活动

2020年度,法大鉴定所克服疫情影响,着力引领行业发展,积极组织开展各类学术会议及专业培训工作共计5余次,吸引国内高校法庭科学专业教学科研人员以及司法局鉴定、律师、司法管理、卫生管理等多个实践领域同行的积极参与。

(九)加强软件升级与硬件改造,进一步优化平台

1. 进行软件升级工程

1) 法医毒物鉴定管理信息系统

针对近年法大鉴定所发展需求,开发法医毒物鉴定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案件登记近万件,体现了较为全面和完善的毒物鉴定管理功能。随后法大鉴定所将在2021年全面启动其他专业组的信息化管理平台设计,提升我所鉴定管理水平。

2)“法大鉴定”小程序

针对新冠疫情的特殊管理需求,法大所开发“法大鉴定”小程序,实现所聘人员疫情期的台账管理,后又扩展委托方的案件信息录入功能和案件流程监测管理功能,大幅度降低司法鉴定委托环节的潜在接触,满足未来防疫常态化对于司法鉴定工作提出的新挑战。

2. 进行硬件改造工作

2020年,法大鉴定所重点针对电子数据实验室、声像资料收案室、PT专用实验室、客服部工作区域、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实验区域进行了硬件改造,补充完善相关设施。

五、证据法学研究所

(一)举办《中国司法文明指数报告2019》发布会

10月18日上午,国家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在北京举行《中国司法文明指数报告2019》新闻发布会。来自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法制网、中国教育电视台、澎湃新闻等全国各大新闻媒体共30多人出席了新闻发布会。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联席主任王树义教授主持,中心理事长、联席主任张文显教授,中心联席主任张保生教授出席发布会并讲话,会上主要就《中国司法文明指数报告2019》的有关数据发现、中国司法文明指数工作的重要意义、中国司法文明指数项目的特点进行阐述。

(二)主办《人民法院诉讼证据规定适用指南》发布会暨学术研讨会。

11月21日,由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证据科学研究院、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及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证据科学》编辑部联合主办的“《人民法院诉讼证据规定适用指南》发布会暨学术研讨会”在北京成功举行。全国政协常委、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分党组书记、主任沈德咏同志,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杨万明大法官,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姜启波同志,我校党委书记胡明教授,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联席主任、研究院名誉院长张保生教授,来自最高人民法院、地方法院、检察院系统的代表和部分律师代表及十几所国内高校知名专家学者和师生代表,以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法治日报等十余家国内知名媒体记者,共百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就《人民法院诉讼证据规定适用指南》与证据规则的体系化、法典化时代与中国证据法、证据法的实施与证据规则的完善等议题,对我国证据法规的实施与完善,以及证据法的科学化、体系化和法典化展开了深入讨论。

(三)主办首届“全国高校证据科学博士生博士后论坛”

2020年12月5-6日,首届“全国高校证据科学博士生博士后论坛”在北京京仪大酒店隆重举行。来自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或科研机构的20余位专家学者,以及来自全国二十余所高校或科研机构的50余位证据法学、法庭科学方向的博士生、博士后参与了本届论坛。会上博士生主要围绕证据法基础理论、司法证明、庭审实质化的证据问题、口供问题、非法证据排除问题、大数据、人工智能与电子证据、民事证据、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的证据问题、科学证据与鉴定制度、法庭科学十个专题进行发言,每一专题有专家教授进行评议。

(四)协助组织讲授了证据法学高级研讨班培训

证据法学研究所部分老师主讲了在海南举行的、由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的证据法学高级研讨班,围绕《证据法学》教材(第三版)相关内容对来自全国的100多名教师、律师、法官等进行了讲授培训活动。

(五)证据法学课程申报一流本科课程

由张保生教授主持的、以证据法学研究所老师为主申报的证据法学课程获得学校一流本科课程资助。目前已经完成线上录制工作。

(六)组织2020年证据科学春季在线论坛

4月15日—4月22日研究院与司法文明协同中心以线上网络直播方式举办“证据科学春季论坛”,邀请业内专家学者分4讲解读《民事诉讼证据规定》,主要围绕民事诉讼证据新规、理解与使用、有关鉴定的诠释和规则适用及推定问题进行讲解。四场讲座共吸引一万七千余人次在线观看,为全国在校法学生和法律工作者提供学习《民事诉讼证据规定》的机会,收获了良好的反馈。

(七)继续组织开展证据法所教师集体备课

本年度下半年证据法所一共组织了3次次集体备课活动,分别邀请了法庭科学研究所和学院之外的专家(王元凤、刘世权、熊秋红、李强等老师)主讲。主题包括证据法学前沿问题、科学证据评价与解释、科学证据的错误率等。交叉集体备课促进了两个研究所老师之间的学术交流,同时也为青年老师的成长提供了很好的学术氛围。

(八)继续开展《证据科学数据库》建设

对法规、图书、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会议、项目等资料分类整理、上传,为证据科学教学、研究提供资料服务。

六、《证据科学》编辑部

(一) 2020年各期出版情况介绍

全年出版杂志6期,刊发论文情况见表1。每期印数2600册(含赠阅)。

1  20201~6期刊发论文情况

期号

总数

证据法学

证据科学

法庭科学

基金课题

1

6

5

1

0

2

2

7

3

2

2

4

3

10

4

2

4

8

4

9

5

4

0

2

5

9

6

2

1

6

6

11

5

2

4

5

合计

52

19

12

18

27

(二) 20201~6期专题选稿实际情况

2020年的第一期到第三期,继续采取连续组织编辑“民事证据司法解释专题”主题系列论文,从各个层面充分探讨了民事证据在司法实践中,尤其是对于司法鉴定工作中的应用问题。专题模式对于提高杂志刊文质量有很好的推动作用,2021年继续给每期杂志策划专题。

(三) 收稿及审稿情况

2020年编辑部正式启用了与知网合作的稿件采编平台。目前基本实现所有的作者投稿都在采编平台在线完成三级审稿程序,编辑部的稿件处理更加规范和快捷。

全年作者有效投稿量大约在一百篇左右。直接投稿的稿件采用率有所增加。被录用的文章内容以证据法学为主,同时有少量法庭科学方面的论文,作者多为一线的教学科研人员和技术鉴定人员以及一些在校博士研究生。目前杂志刊用的稿件大多数都是我们的责任编辑和特邀编辑约稿组稿,确保稿件质量的学术性、理论性。

(四)《证据科学》杂志被各大检索系统收录的统计情况

1.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诉讼制度司法制度)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诉讼制度·司法制度)全文收录3篇文章。比前一年增加了1篇。

2. 核心期刊相关数据

中国知网相关数据:2019年复合影响因子1.28220180.844);综合影响因子0.82120180.453),复合影响因子和综合影响因子较前一年都有明显上升。

七、JFSM编辑部

(一) JFSM杂志出版情况

2020年度至今共上线3期杂志,正式出版22篇学术论文,其中包括原著论文13篇、综述性论文3篇、案例报道4篇和简讯1篇,编者寄语1篇。其中第二期为新冠疫情特刊。第4期杂志预计将于2020年12月底上线。

(二) 进入Scopus数据库

2020年3月JFSM期刊正式被Scopus数据库收录,是对JFSM出版工作的认可和巨大支持。Scopus是规模最大的同行评议文献(科学期刊、书籍和会议记录)的摘要和引文数据库。Scopus数据库收录的内容均由独立的、来自世界各地的CSAB专家采用透明标准严格审查,以确保内容品质和出版伦理。

(三) 召开 “线上+线下”工作会议

2020年9月15日,JFSM编辑部召开 “线上+线下”工作会议,编辑部主编李玲在通过线上参会,编辑部主任赵东,兼职编辑马翊迅等线下出席了会议。会上总结了上半年的编辑出版工作、工作流程中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困难,探讨了在进入DOAJ和Scopus系统后,如何加快提升办刊质量,努力进入更高影响力的SCI/E-SCI数据库等事项

八、对外交流合作与外事工作

2020年,实验室克服疫情带来的巨大影响,及时、合理调国际交流合作工作的计划,开展了部分国际交流工作。

(一) 及时合理调整国际交流工作计划

2020年初新冠疫情严峻,鉴于国内外疫情防控的需要,实验室在3月26日的院务会议暨党政联席会议中,决定取消上半年的国际课程计划,将中瑞证据科学国际研讨会推迟一年举行。同时做好与外国专家解释工作,保持联系与沟通。20208月中旬,学院决定在下半年开设一门线上的国际课程,邀请美国西北大学法学院Ronald J. Allen教授教授。

(二) 开设线上国际课程

2020年10月15日至 11月20日期间,美国西北大学法学院约翰·亨利·威格莫尔(John Henry Wigmore)特座教授Ronald J. Allen通过十二次线上直播的方式为法大学子系统讲授Introduction to the Law and Field of Evidence。这次授课不仅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美国证据法知识,更为中国学生打开了全新的证据法研究视角和思路,为国内外证据法学者提供了交流的平台。

(三) 提交111计划证据科学创新引智基地的五年验收报告

根据外国专家局的要求,实验室111计划证据科学创新引智基地进入五年评估期。按照学校国际交流处的要求,实验室开展了111计划证据科学创新引智基地五年验收报告的准备和提交工作,为未来的验收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 加强与外国专家的沟通、交流

虽然疫情对国际交流工作带来了巨大影响,但实验室仍然通过多种方式与外国专家保持联系。在年初即与外国专家通过电子邮件等方式,保持联系和沟通,维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在确定国际课程的调整计划后,及时向外国专家解释,取得对方的充分理解,为疫情后国际交流工作的恢复、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五) 严格线上审批,实验室教师积极参与国际学术活动

疫情期间,按教育部和学校国际交流处的要求,做好线上国际交流活动的管理和备案工作,开展实验室教师参加线上国际交流活动的审批工作。李冰老师通过线上方式,参加2020年美国文件检验者协会2020年年会;汪诸豪老师通过线上方式,参加美国证据法夏季论坛,并做主题发言;汪诸豪教授通过线上方式,为香港中文大学法学院举办《中国智慧司法的发展进程》的主题演讲。

九、学生工作

(一) 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安全稳定工作

工作中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注重思想理论修养,努力培养德才兼备、德法兼修的法学人才。

工作中充分发挥学生党团组织、研究生会及学生问骨干的作用,班主任与辅导员协作密切关注学生学习、生活以及思想动态,及时发现、了解关注学生日常,做到学生思想心理总体把握。学生党支部按要求高标准开展每月一次的政治理论学习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理想信念和发展目标

(二) 做好疫情期间的防疫与安稳工作

疫情期间,严格、及时、准确、完整地进行信息传达,依靠制度的严格执行与高度责任心做好防疫与安稳工作,同时,引领学生全面参与全民抗疫工作中,实践中涌现出不少动人的抗疫志愿服务的先进事迹。

(三) 开展第二课堂,服务学生全面成长与发展

依靠第二课堂教育,努力做好学生专业素养、综合素养教育工作,稳健有序地完成了学业奖学金的评选、推优入党、第六届律通法律职业指引、2020春秋季论坛、研究生秋季运动会、2020年元旦联欢工作等第二课堂主要工作,服务学生全面成长与发展。

(四) 努力做好学生就业工作

与往年相比,疫情期间就业工作异常艰难,不同寻常,而且要求更高,需要付出更多精力。20届毕业生就业工作需要不断总结改进。在院党委、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与大力支持下,认真做好就业教育、就业咨询、就业经验交流(10月11日)、就业服务与支持等各项事务性工作,为学生实现理想就业提供最有力支撑。同时,围绕新的就业率统计口径,及时跟进学生就业推进情况,力争取得更高的就业率。

(五) 做好毕业与迎新、学生两校区的搬家等工作

在毕业生离校工作中,克服各种困难,组织师生志愿者,7月11-12两天圆满完成宿舍物品整理、打包、邮寄等各项离校工作。顺利完成两校区的迎新工作、档案的收集与整理,贴心完成疫情期间2019年级法律硕士搬往学院路校区的搬家工作。

十、人事工作

(一) 机构设置与人员调整

1.调整研究院科级岗位设置,选聘科级领导岗

本年度,根据工作需要,本着科学高效、优化发展的目标调整研究院科级岗位设置,1个管理岗、3个其他专技科级岗,分别为教学管理办公室、学术出版与评价办公室、法医发展办公室、物证技术发展办公室四个科室主任。公开招聘4个科级领导,经相关流程,张楚天舒为院教学管理办公室主任,项剑为法医发展办公室主任,王晶为物证技术发展办公室主任。这为研究院的管理提供了新的探索与实践。

2.遴选证据法所、法庭科学研究所副所长

根据实际需要,并经院务会研究决定,开展了证据法所、法庭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的公开遴选,制定了严谨民主的遴选程序,聘任褚福民同志为证据法学研究所副所长、杨天潼同志为法庭科学研究所副所长。

3.任命刘鑫教授为《证据科学》杂志副主编

2020年4月28日院务会研究决定,同意《证据科学》杂志主编张保生教授提议,任命刘鑫教授为《证据科学》杂志副主编,同时继续担任《证据科学》杂志编辑部主任。

4.成立实验室学科建设领导小组,并筹建学科建设办公室

2019年实验室获批北京市证据科学高精尖学科项目之始,学校高度重视实验室学科建设工作,学科建设的工作日益增加,为加强实验室学科建设工作,成立研究院学科建设领导小组,并筹建学科建设办公室。

(二) 在编人员情况整体稳定

1. 人员概况

截至202012月31日,实验室在编人员59人,其中事业编58人,校聘非事业编1人。其中专任教师(科研型B类)32人,专职鉴定人18人,专职编辑2人,专职辅导员1人,行政管理5人,专职会计1人(非事业编)。

2. 专任教师概况

证据科学研究院目前有专任教师32人,其中证据法学研究所13人,法庭科学研究所19人(包括工伤1人、长期病假1人,该2位教师不计入目标责任制考核人数)。以下统计按照专任教师有效人数30人计算,实验室共有正高级职称教师11人,占比36.67%;副高级职称14人,占比46.67%;中级职称5人,占比16.67%。拥有博士学位教师25人,占比83.33%。实验室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2人,占比6.67%;4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19人,占比63.33%。具有出国经历(六个月以上)教师22人,占比73.33%。

3.兼职教授与兼职实务导师

本年度,实验室共有19位校聘兼职教授,其中4位兼职教授3月31日到期,15位兼职教授2021年3月31日到期;19位院聘兼职教授,2021年4月30日到期,11位院聘兼职实务导师。

(三) 顺利完成年度考核工作

1. 专任教师考核

本年度共29位教师参加考核,4人因病假或入职不足半年等未参加考核;按照比例,评选出师德优秀6人年度优秀4人其余人员师德考核、年度考核均为合格。

2. 非专任教师考核

参评人数30人,其中处级领导干部4人,辅导员1人,管理岗3人,技术工人1人,其他专技21人,考核结果如下:师德优秀6人,年度优秀4人,其余人员均为考核合格。

(四) 岗位聘任工作

1.教师岗位聘任

本年度,根据学校岗位聘任工作安排,实验室于9月-11月开展了2020年度专任教师岗位聘任工作。向学校推荐晋职四级教授人选1人,晋级五级副教授人选1人、六级副教授人选1人,初聘讲师人选1人。1224日,学校对2020年专任教师岗位拟聘任人选进行了公示,袁丽老师晋职教授四级岗位。

2.其他专技岗位聘任

本年度,郝世诚申请并获认定其他专技司法鉴定系列中级十级岗,纪伟、魏紫薇申请并获认定其他专技司法鉴定系列十一级岗。

3.管理研究系列岗位聘任

晋职管理研究系列副研究员1人:杨俊青;晋职管理岗中级岗位1人:张楚天舒。

(五) 本年度教职工获奖情况

张保生教授等编写的专著《中国证据法治发展的轨迹(1978-2014)》,获得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

吴洪淇教授获得中国政法大学第三届科学研究突出贡献奖年度权威论文奖以及年度青年二等奖。

莫爱新荣获2019-2020年度“青年之友”称号

杨俊青荣获2019-2020年度优秀教育工作者;

赵东荣获2020年度教职工之友;

杨俊丽荣获2020年度优秀工会工作者;

刘璐荣获2020年度优秀工会工作者;

马长锁荣获2020年度工会工作积极分子;

李蔚荣获2020年度工会工作积极分子;

纪伟荣获2020年度工会工作积极分子。

(六) 人员异动情况

2020年度,实验室新入职教职工2人,博士应届毕业生专任教师1人,王晨辰;招收师资博士后1人:刘奕君,由张保生教授指导。退休教职工1人,曹玉珍2020年7月份;校内调转1人,王进喜教授调入我校法学院工作,12月18日完成调转手续。

十一、工会工作

2020年研究院部门工会在校工会的领导之下,在学院党政的领导关心下,紧紧围绕疫情防控与学院事业发展的中心工作,认真做好工会的各项工作。

(一) 坚持不断推进民主管理和民主建设工作

每次党委会、党政联席会都征集老师们的议题,征求老师们的意见和建议,邀请教职工代表列席,参与实验室的改革与发展,发挥教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评职评优、年度考核等情况,进行公示;在学生管理中,对各类奖学金、三好学生及优秀学生干部等评优工作进行公开公示。

切实发挥教代会代表参与学校学院民主建设的作用。2020年8月31日召开全院大会暨二级教代会视频会议,会议听取院长工作报告、院财务工作报告等有关事项。下半年按照校教代会工作要求,教代会代表积极征求教工意见,就教职工关心的问题提出提案3份,提交教代会,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与民主建设。

(二) 关心教职工的生活,开展送温暖暨维护社会权益工作

在工作中注重与教职工的联系,及时了解工会会员个人及家庭的情况,对于生病、生育、家中亲人事故等情况,及时关注,申请慰问金。开展慰问离退休、生病的教工活动,组织好节假日的帮困送温暖活动,2020年,为4位教职工申请生育、家中亲人事故方面的慰问金,为实验室6位退休人员送去温暖和关怀;针对疫情,采购防疫物资,及时发放到教职工手中,让教职工感受到家的温暖

同时做好教职工社会权益的维护工作。及时做好教职工续保、办理爱心互助卡、京卡、互助卡,确保新进职工及时办理。疫情期间,组织教职工参加特殊的保险(共53位教职工参加)。

(三) 组织开展各项活动,丰富教职工的生活

积极参与校工会的各项文体活动,组织实验室部门工会的活动,增强凝聚力,愉悦人心。2020年度,组织教职工参加校工会开展的防疫知识竞答、在线健走(分别20多人参加)等工作;同时开展部门工会的活动,先后开展北京植物园健步走活动(32人参加)、“健康运动 快乐前行”21天在线打卡活动(43人参加);正常上班期间确保清河校区的“教职工之家”发挥应有的健康体魄作用等。在各类愉悦身心的体育类活动中增强团结和凝聚力,提升教职工的身体素质。

十二、宣传工作

2020年实验室宣传工作以党的十九大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密结合防疫与发展工作开展宣传工作,通过对学院开展活动进行及时、有效的宣传报道,多层面、多视角地展示实验室师生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为推动学院改革和发展提供思想文化保证。

(一) 加强思想政治引领,严把宣传审核关

首先是院领导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加强和改进互联网管理工作的意见,将网络管理纳入意识形态管理的工作重点。把好新闻宣传审查关,严格监管新闻宣传内容,加强舆情监控,把坚持正确的导向放在新闻宣传工作的首位,努力实现主流意识形态宣传工作与院中心工作同频共振。

(二) 严守新闻宣传工作机制服务学院的改革与发展

1.采取谁举办,谁组稿,分管领导审核工作机制。对于重大活动的新闻须一把手复审确保新闻稿件的质量。对于网站、微信公众号的工作人员虽分属不同校区但统一要求,确保各类媒体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地开展宣传工作。

2.注重新闻发布时效性。新闻宣传工作人员(兼职)深入挖掘教学、科研、管理工作成就和特色,准确及时新闻稿发布在院网、微信平台

3.创建法大证据科学研究院微信号优化实验室宣传平台。2020年度,为了更全面做好新闻宣传工作创建了法大证据科学研究院微信平台优化微信平台的结构,将会为实验室的宣传工作搭建新平台,主要发布教学、人才培养、学工、党建等方面活动的新闻稿件。

(三) 守护宣传阵地,形成整合效应

持续做好实验室期刊杂志编辑发行工作,努力提升办刊质量。网站及新媒体建设管理规范,有专人管理,栏目设置齐全、分类科学合理、内容充实丰富,更新及时有效。各新闻网站、微信公众号(包括法大鉴定、证据科学工作坊、筑梦证科、法大证据科学院、证据科学培训及《证据科学》等),主要围绕防疫工作举措、防疫典型、学科学术、社会服务、教学等方面进行,2020年度共发布新闻、通知、咨询稿件 700余篇。

十三、实验室安全工作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的决策部署,2020年,实验室积极响应教育部和北京市教委及我校安全生产的号召,高度重视实验室安全问题,加大对实验室安全工作的管理力度,秉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在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文件化、危化品管理规范化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现已基本形成“预防为主,分级管理”的管理格局。

(一) 贯彻上级安全文件精神,自查并接受安全检查

2020年接到上级教育部、学校以及教务处实验室安全检查通知文件,严格贯彻文件精神和要求。

2020年,实验室按照教育部科技司文件要求,依照《高校实验室安全检查项目与检查要点》进行自查,提交实验室实验室危化品使用台账、实验室安全隐患自查台账及安全自查整改报告等文件。对实验室各个实验室进行安全检查,其中,存有危化品的实验室进行了重点检查,针对检查不符合要求的实验室,检查人员对其开具不符合项,要求其一定期限内进行整改,实验室安全领导小组后续跟进实验室整改情况。

(二) 进一步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的举措

1.建立并完善管理制度

1)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新设立实验室安全领导小组及实验室安全督察小组,院系负责人每年定期和实验室负责人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责任分工和安全管理体系。

2)2016年建立实验室实验室安全手册,2018年增进并完善文件,2019新制订《危险化学品采购管理制度》、《安全事故隐患排查制度》,2020年重新修正完善,包括《ZJKX-S-02-2016 安全责任管理条例》等共计24个体系文件。  

3)明确本院实验室每个房间安全责任人及联系方式,实验室每个办公室都贴有安全责任人信息卡,贴有实验室安全信息牌,真正做到实验室安全责任到人。

2.加强安全检查,消除安全隐患

1)完善实验室危化品管理流程,统计所有实验室内存有的危化品种类、数量、储存地点、储存环境、责任人及使用情况等,安全检查时重点关注,确保不同种类危化品分别存放。并依据实验室实际情况,在学校的支持下建立了危化品管理系统,实现全流程监控,目前处于调试阶段,预计明年正式投入使用。 消防主机移交物业24小时看管。

2)与北京金隅红树林环保技术有限公司签订废液处理合同,将实验室废液定期进行处理,2020年度共集中处理废液1次。  

3.加强安全教育及宣传工作

1)2020年度学校开放实验室安全考试系统以来,共进行实验室安全考试1次,考试人员涵盖所有进入实验室的老师及学生。

2)2020年度开展实验室安全培训1次,其中涉及实验室安全操作及危化品安全。

3)2020年11月份进行实验室危化品应急演练。  

4)安全责任制度上墙。

5)实验室分管实验室安全教师多次参与相关部门组织的安全专项培训。

4.落实安全整改工作

针对危险化学品现场安全检查或自查中出现的问题,由相关实验室提出整改措施,定期整改,领导小组后续跟进其整改进度,对于客观解决不了的问题,领导小组负责与学院领导及学校相关部门进行沟通。

2020年证据科学研究院认真开展各项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同时发现在学科科研教学管理人才培养国际合作与交流鉴定与社会服务等方面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2021年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实验室将继续坚持立德树人根本指导,以双一流建设目标责任制为抓手和指引,不断促进科研与学科、人才培养等方面建设,推动实验室各事业的创新与发展。

十四、其他行政管理工作

(一) 疫情期间,加强人员管理,做好安全与后勤保障

实验室从1月23日国家公布疫情开始,即率先开展了教职工情况的摸牌,并根据学校的统一部署,坚持每天信息打卡,严格管控教职工与法庭科学研究所聘人员的离京审批,制定疫情防控的各项工作实施方案,并报学校审批和备案。及早部署为教职员工与学生购买防疫物资,并尽早发放。给大家提供安全保障。

(二) 开展各类管理会议

2020年,实验室共组织召开十次党政联席线上线下会议,对于日常需要讨论的工作,及时在党政联席会微信群内开展讨论,部署和解决应急的工作。

(三) 加强制度建设

2020年共发布13个院发文,包括机构设置与人员调整、人员、岗位职责等的人事任命决议;《证据科学研究院“高精尖”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证据科学研究院建设发展奖励基金试用办法》《证据科学研究院关于执行“三重一大”制度的规定与实施细则》《证据科学论坛经费使用办法》(《证据科学研究院奖励基金使用办法》等。

9月份系统梳理了学校和实验室的各项制度,形成制度汇编,并发放给实验室所有教职工。

    综上2020年证据科学研究院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克服困难认真开展学院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同时发现在学科科研教学管理人才培养国际合作与交流鉴定与社会服务等方面还有很多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2021年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实验室将继续坚持立德树人根本指导,以双一流建设目标责任制为抓手和指引,不断促进科研与学科、人才培养等方面建设,推动实验室各事业的创新与发展。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