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张保生教授申报的《中国证据法治发展报告(1978-2018)》荣获第五届“方德法治研究奖”一等奖。

《中国证据法治发展报告:1978~2018》系列图书,包括《中国证据法治发展报告1978-2008》,《中国证据法治发展报告2009》、《中国证据法治发展报告2010》、《中国证据法治发展报告2011》、《中国证据法治发展报告2012》、《中国证据法治发展报告2013》、《中国证据法治发展报告2014》、《中国证据法治发展报告2015-2016》、《中国证据法治发展报告2017-2018》共九册。
本丛书的主要创新和学术价值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本丛书是国内第一套有关证据法治发展状况的年度报告。经过近些年的学术研究和实践发展,无论是学术界专家还是实务届同仁,对于证据法治重大意义的认识不断加强。然而,对于证据法治发展的历史脉络,对于证据科学研究的发展历程,之前却缺少必要的梳理、综述与评论。本丛书正是针对证据法治发展的状况进行年度性研究,描绘出40年来我国证据法治发展的基本图景。
第二,本丛书横跨证据法学、法庭科学、证据科学等多个领域。证据法治是一个多学科共同作用、相互促进的领域,因此对于证据法治的研究不能仅限于证据法学,还应当关注法庭科学,以及作为新兴学科的证据科学,这三个学科共同构成了证据法治的研究学科群。本书正是基于以上认识,从证据法学、法庭科学和证据科学多个领域,共同研究证据法治的现状。
第三,本丛书覆盖了立法、实践、研究、教育等多个领域。对证据法治的研究,是涉及立法、实践、研究、教育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问题,因此对该问题的梳理不能局限于某一领域。本丛书从证据立法、证据司法和证据科学研究与教育的全景视角,全面展示证据法治的现状,具有全面性与代表性。可以说,一书在手,即可速览中国证据法治40年发展历程,聆听它随时代前行的咚咚脚步声。
第四,本丛书融资料整理、学理评论于一体,集文献价值、学术意义于一身,对梳理与评价功能并重。从研究内容来说,本丛书不仅着力于法规整理、研究综述,在此基础上还进行了学术评论,体现出撰写作者对于该问题的研究和思考。因此,本丛书具有两大基本功能:一是镜子功能,即对中国证据法治发展现状进行反映和梳理;二是评价功能,这是发展报告与年鉴的区别,年鉴只是一个记录,而发展报告在全面、系统整理资料的同时,还应当重视客观的评价。
方德法治研究奖是由中国法治现代化研究院主办、江苏方德法律研究中心支持设立的全国性学术奖项。该奖项以鼓励学术创新、推进法治实践为宗旨,通过双重评审制度(第三方通讯评审与专家集中评审)确保评选的公正性。自2017年创立以来,已成功举办五届。
第五届方德法治研究奖获奖结果公示名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