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4月13日-14日,“中国证据法治发展的反思与展望研讨会”在京成功举行。来自中国政法大学、清华大学、山东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交通大学、西藏民族大学、福建江夏学院、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湖北省襄阳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检察院、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检察院的33位专家参加了本次会议。

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张保生教授首先做主旨发言。张保生教授对《中国证据法治发展报告》的来龙去脉进行了总结和反思,对新书撰写工作提出了写作要求。他强调,各位编写组成员在写作过程中务必要全面收集资料,加强分析评论、观点提炼和理论提升。

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院长王旭教授指出,蓝皮书的本质是第三方研究报告,蓝皮书可以展现中国证据法治前进的步伐、证据科学的发展状况和“当年”证据法学、法庭科学最新进展及研究成果,具有“大事记”功能。她指出了目前蓝皮书撰写上的问题和难点,并一一提出解决方法,和大家展开探讨。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的彭江编审和于函玉编辑介绍了编辑工作的内容和特点,并列举了本书编辑过程中曾经出现过的问题。他们表示,编辑的工作是为各位学者在写作过程中的规范性和准确性起到把关作用,希望和大家一起努力,打造出高质量的学术著作。

随后,褚福民副教授和袁丽副教授分别就证据法学和法庭科学领域的写作问题进行了总结。

与会专家围绕编写体例、研究领域与主题调整,资料的收集与遴选,综述与评论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国内外研究的关系,证据法学和法庭科学的交互融合等问题依次发言,会议气氛热烈,讨论细致深入。


最后,主编张保生教授和王旭教授做总结发言。两位主编总结了各位参会专家在讨论时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布置了中国证据法治发展报告2017-2018卷的写作任务和要求,对篇章结构调整、写作规范等进一步加以明确。会议的成功举行,为中国证据法治发展报告2017-2018卷的撰写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新一卷的蓝皮书令人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