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传统法学方向
1.《证据种类法定主义的反思与重构》,《中国法学》2024年第1期;(独著,法学顶级权威期刊,CSSCI,人大复印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24年第6期全文转载,《法治日报》2024年4月10日第9版“法学院专刊”摘要转载)
2.《证据属性层次论——基于证据规则结构体系的理论反思》,《法学研究》2021年第2期;(独著,法学顶级权威期刊,CSSCI,《诉讼法学*司法制度(人大复印资料)》2021年第9期全文转载,《检察日报》2021年4月1日第3版“学术”摘要转载)
3.《论中国司法专门性问题解决的“四维模式”》,《政法论坛》2019年第3期;(独著,CSSCI,《诉讼法学*司法制度(人大复印资料)》2019年第9期全文转载,原《法制日报》(现《法治日报》)2019年6月5日第11版“法学前沿”摘要转载)
4.《证据科学的研究现状及其未来走向》,《环球法律评论》2015年第4期;(独著,CSSCI)
5.《世界法治指数对中国法治评估的借鉴意义》,《法制与社会发展》2013年第6期;(第二作者,CSSCI,《法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2014年第1期转载)
6.《论理性主义传统中的威格莫尔证据法思想及其启示》,《中国刑事法杂志》2012年第11期;(独著,CSSCI)
7.《论中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未来——以内部结构和运行环境为切入点》,《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第一作者,CSSCI)
8.《证据法的运行机制与社会控制功能》,《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独著,CSSCI)
9.《论提升司法公信力的路径——源自实证调研和数据挖掘的启示》,《证据科学》2015年第1期;(独著,CSSCI扩展版,《诉讼法学*司法制度(人大复印资料)》2015年第7期全文转载)
10.《司法文化的社会化与大众化——基于9省市实证调研与数据挖掘的分析》,《证据科学》2015年第2期;(独著,CSSCI扩展版)
11.《拯救社会公德的证据法药方——论不得用以证明过错或责任的证据规则》,《理论月刊》2014年第1期;(独著,CSSCI扩展版)
(二)新技术法学方向
1.《数字证据及其阶梯式分类审查》,《法学研究》2024年第5期;(独著,法学顶级权威期刊,CSSCI,《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5年第1期全文转载,人大复印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25年第1期全文转载,《社会科学文摘》2024年第12期转载)
2.《人工智能“可解释性”的两个维度及其适用》,《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25年第2期;(第一作者,CSSCI)
3.《论数字时代的刑事抽样取证》,《求是学刊》2023年第3期;(独著,CSSCI)
4.《系统论法学视野下的元宇宙法律治理研究》,《河北学刊》2023年第2期;(第一作者,CSSCI)
5.《大数据证据适用的三重困境及出路》,《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3期;(第一作者,CSSCI)
6.《论人工智能法体系化的理论基础》,《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24年第6期;(独著,CSSCI扩展版)
7.《论人工智能法的理论体系》,《法治研究》2024年第4期;(独著,CSSCI扩展版)
8.《虚拟数字人的二重法律向度及其法律性质界定》,《长白学刊》2023年第6期;(第一作者,北大核心)
9.《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著作权困境与制度应对——以ChatGPT和文心一言为例》,《科技与法律(中英文)》2023年第5期;(第一作者,CSSCI扩展版)
10.《信息网络犯罪案件中抽样取证规则的正当性及其限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1期;(独著,CSSCI扩展版)
11.《漂向何方:数字时代证据法的挑战与变革》,《地方立法研究》2022年第3期;(独著,CSSCI扩展版,《检察日报》2022年6月7日第3版“学术”摘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