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banner图
厚德明法,格物致公: 厚德,一方面是指中国政法大学的所有学生都应该具有崇高的道德修养,要具有人文关怀、培养人文情操,学会做人。 明法,一方面是指无论法科还是非法科学生都要通晓法律,具备法学的知识结构体系;另一方面更表明中国政法大学的学生应成为昌明法治的主力军,...
快讯|第三届全国证据科学博士生博士后学术论坛会议综述与获奖名单

20231118日至19日,第三届全国证据科学博士生博士后学术论坛在上海举行。本届论坛由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主办,《证据科学》杂志、《交大法学》杂志、教育部证据科学课程虚拟教研室协办。来自全国二十余所高校或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博士生、博士后参加了本届论坛。

一、论坛开幕式

开幕式由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副院长郭延军教授主持。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中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副院长林喜芬教授致开幕辞。

张中教授首先向同学们表示热烈欢迎,并对本届论坛的顺利召开表示祝贺。张中教授指出,由本次论坛提交的论文可以看出一个令人欣喜的现象:不同于几年前对证明责任、证明标准等问题的固守,现在更多年轻学者转而研究事实认定概率问题、大数据证据及图示法、叙事法等证明方法问题。此外本届投稿论文研究方法学术规范性上也有显著进步。种种现象都与本论坛鼓励年轻学者积极探索前沿问题,继而推动学科发展的宗旨不谋而合。张中教授还提出,“证据规则是法官实践经验的总结”,理论研究应当立足中国国情,从中国的司法实践中汲取营养并获得检验。张中教授提醒大家瞄准理论前沿,同时不能忽视学科基础问题研究,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鼓励大家守正创新。

   林喜芬教授就专家学者们对本次论坛的关注和积极参与进行感谢和欢迎。林喜芬教授指出,证据科学是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在进行学科研究时要富有实践意识,以解决实践问题为导向。本次论坛内容丰富,既包括证据基础理论问题也包括学科前沿问题,不仅对刑事诉讼制度有所探讨,还兼及民事诉讼制度的研究,希望大家在这里能够有所收获,同时预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




二、专题报告与提问交流

本届论坛的报告内容分为七个主题单元,分别为“证据法基础理论”、“司法证明问题”、“法庭科学”、“刑事诉讼程序与证据问题”、“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证据问题”、“民事司法制度与证据问题”、“科学证据问题”。在各主题单元中,首先由每位报告人进行发言,随后进行提问与自由讨论。



(一)第一单元:证据法基础理论

本单元由华东政法大学张栋教授、吉林大学杨波教授担任主持人。本单元中,华东政法大学博士后曹佳以《事实认定的多元理论反思》为题进行发言;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张嘉源以《界定证据的标准:从限定证据种类到设置相关性“门槛”》为题进行发言;四川大学博士研究生唐云阳以《论证据完整性的层次要素及其属性定位》为题进行发言;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范智凯以《刑事证明标准主客观方面的关系与整合》为题进行发言;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郭海龙以《“两个结合”视角下证据论学科的一元二象性范式——兼论西学东渐过程中法庭科学的中国化》为题进行发言,现场发言内容进行提问和讨论。




(二)第二单元:司法证明问题

本单元由西南政法大学潘金贵教授担任主持人。本单元中,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博士后王志坚以《刑事证明中经验法则的不当运用及其司法规制》为题进行发言;华东政法大学特聘副研究员张迪以《刑事诉讼中抽样取证证明的规范运作》为题进行发言;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刘金松以《疑罪从无概念史:三种法律传统的互动与演进》为题进行发言;武汉大学博士研究生宋乐超以《故事还是真相?——司法真实观论争的实质面貌探析》为题进行发言,现场发言内容进行提问和讨论。



(三)第三单元:法庭科学

本单元的主持人由中国政法大学赵东教授、中国政法大学王元凤教授担任。本单元中,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研究生陈婕《论“映射成痕”原理》为题进行发言;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付琳《“法庭科学”为独立学科之应用机理构建》为题进行发言;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博士研究生梁慕文以《探究稀土MOF结构的光学传感器在潜指纹及接触DNA显现的应用》为题进行发言;中国政法大学博士马星宇以《死后生物化学分析在法医学死因鉴定中的研究进展》为题进行发言,现场发言内容进行提问和讨论。




(四)第四单元:刑事诉讼程序与证据问题

本单元由中国政法大学施鹏鹏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林静副教授担任主持人。本单元中,西南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林偶之以《公正审判权视野下被告人的举证权保障——以德国证据申请权为中心的考察和分析》为题进行发言;西南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吴国章以《跨境电子证据的合法性标准及其优化》为题进行发言;吉林大学博士研究生周鸿飞以《刑事电子数据跨境取证合法性分类审查机制构建》为题进行发言;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方锁柱以《刑事庭前会议处理证据问题程序规则的构建》为题进行发言;四川大学博士研究生潘鑫以《通过现场执法录音录像的取证:类型、风险及规制》为题进行发言,现场发言内容进行提问和讨论。



(五)第五单元: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证据问题

本单元由上海财经大学秦策教授、北京交通大学郑飞副教授担任主持人。本单元中,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刘宇琪以《刑事证明中的预测性算法证据研究》为题进行发言;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张培铮以《大数据证据可靠性研究》为题进行发言;山西大学博士研究生苏泽琳以《区块链证据认证形式化问题及克服》为题进行发言;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凌依依以《事实认定中大数据方法的概率属性与错误风险》为题进行发言;中国政法大学博士后研究员陈苏豪以《刑事诉讼中的证言可信性智能评估》为题进行发言,现场发言内容进行提问和讨论。

  


(六)第六单元:民事司法制度与证据问题

本单元由上海交通大学王福华教授、华东政法大学胡学军教授担任主持人。本单元中,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罗贵月以《面向不确定性:预防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证明责任的规则反思与重构》为题进行发言;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周志东以《论商业秘密侵权诉讼中的初步证明》为题进行发言;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武佳以《以证据形式援引的指导性案例之法理透视》为题进行发言;华东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李建军以《非典型鉴定制度的反思及优化——以出版物鉴定制度为例》为题进行发言,现场发言内容进行提问和讨论。


(七)第七单元:科学证据问题

本单元由中国政法大学刘鑫教授、安徽大学孔令勇副教授担任主持人。本单元中,中国人民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宋华秋《智能司法鉴定意见的可靠性审查》为题进行发言;中国政法大学的博士研究生王佳星《专家意见证据审查制度之重塑》为题进行发言西南政法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张宇宽《中美比较视野下探索司法鉴定资源配置的中国化》为题进行发言,现场发言内容进行提问和讨论。


二、《证据法的分析进路:文本、问题和案例》(第6版)发布会

在本论坛中包含了《证据法的分析进路:文本、问题和案例》(第6版)新书发布会单元。发布会单元由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赵东教授主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编审方明、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张保生教授做了主题发言。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编审方明对该书的出版表示热烈祝贺,并对该书进行简要介绍,全书以美国联邦证据规则为基础,将美国证据法的基本规则、基本原理,经典案例进行了全面介绍,为中国学者研究联邦证据规则和美国证据法提供了翔实资料,具有重要意义。

张保生教授提出,本书第六版对第三版作出了较大的改动。证据可采性规则部分发生变动,例如证据保管链条部分、示意证据规则和传闻证据规则均有所体现。本书涉及证据分析和证据推理的各个领域,同时吸收了学术界一些较为成熟的观点。为更好地掌握证据法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张保生教授建议大家充分发挥本书作为案例书的用途,不要进行单方面知识灌输式的学习。

  


四、大会闭幕式

闭幕式单元由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中教授主持。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樊传明副教授宣读了本届论坛的获奖名单,并由颁奖嘉宾为获奖作者颁发荣誉证书。

 



最后,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孙长永教授、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张保生教授做了闭幕总结发言。孙长永教授再次对于证据科学论坛的价值和意义进行肯定,并对一些术语的译法表达了意见。孙长永教授鼓励年轻学者时常反思,保持严谨的学术态度,更在细节处推敲学问。张保生教授表达了更新证据理念的重要性,希望大家与时俱进。同时也对在座的年轻学者寄予厚望,期待下一届论坛能出现更多有关证据推理的佳作,推动研究视角从静态的法定证据制度向动态的证据推理转变。

















                     附:第三届全国证据科学博士生博士后学术论坛获奖作者与论文名单

作者姓名

论文名称

单位

奖项

曹佳

事实认定的多元理论反思

华东政法大学

一等奖

潘鑫

通过现场执法录音录像的取证:类型、风险及规制

四川大学

二等奖

王志坚

刑事证明中经验法则的不当运用及其司法规制

浙江大学

二等奖

张迪

刑事诉讼中抽样取证证明的规范运作

华东政法大学

二等奖

张嘉源

界定证据的标准:从限定证据种类到评估相关性

中国政法大学

二等奖

张宇宽

中美比较视野下探索司法鉴定资源配置的中国化

西南政法大学

二等奖

唐云阳

论证据完整性的层次要素及其属性定位

四川大学

三等奖

范智凯

刑事证明标准主客观方面的关系与整合

中国政法大学

三等奖

宋华秋

智能司法鉴定意见的可靠性审查

中国人民大学

三等奖

林偶之

公正审判权视野下被告人的举证权保障

西南政法大学

三等奖

刘金松

疑罪从无概念史:三种法律传统的互动与演进

中国政法大学

三等奖

宋乐超

故事还是真相?——司法真实观论争的实质面貌探析

武汉大学

三等奖

刘宇琪

预测性算法证据在定罪中的适用问题研究

南京大学

三等奖

张培铮

刑事大数据证据可靠性审查研究

中国政法大学

三等奖

吴国章

跨境电子证据的合法性标准及其优化

西南政法大学

三等奖

陈婕

论“映射成痕”原理

中国人民大学

三等奖

付琳

“法庭科学”为独立学科之应用机理构建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三等奖

罗贵月

面向不确定性:预防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证明责任的规则反思与重构

中国政法大学

优秀会议论文奖

陈苏豪

刑事诉讼中的证言可信性智能评估

中国政法大学

优秀会议论文奖

李建军

非典型鉴定制度的反思及优化——以出版物鉴定制度为例

华东政法大学

优秀会议论文奖

郑涛

政府信息不存在诉讼证明责任的体系化构建——兼评最高人民法院第101号指导案例

武汉大学

优秀会议论文奖

郭海龙

“两个结合”视角下证据论学科的一元二象性范式

北京大学

优秀会议论文奖

苏泽琳

区块链证据认证形式化问题及克服

山西大学

优秀会议论文奖

武佳

以证据形式援引的指导性案例之法理透视

北京师范大学

优秀会议论文奖

凌依依

事实认定中大数据方法的概率属性与错误风险

上海交通大学

优秀会议论文奖

王佳星

论专家意见证据审查制度之重塑

中国政法大学

优秀会议论文奖

周鸿飞

刑事电子数据跨境取证合法性分类审查机制构建

吉林大学

优秀会议论文奖

方锁柱

我国刑事庭前会议证据规则的建构

上海交通大学

优秀会议论文奖

周志东

论商业秘密侵权诉讼中的“初步证据”

华东师范大学

优秀会议论文奖

梁慕文

探究稀土MOF结构的光学传感器在潜指纹和接触DNA显现的应用效果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优秀会议论文奖

马星宇

死后生物化学分析在法医学死因鉴定中的研究进展

中国政法大学

优秀会议论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