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大学 张保生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16年5月出版
证据是法治的基石,是实现司法公正的基石。经过多年发展,中国证据法治在立法、司法、法学研究、法学教育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存在的问题是对各方面的实践经验和学术成果缺乏梳理、总结和反思。这种现状,不利于中国证据法治的进一步发展。
张保生、常林教授主编的《中国证据法治发展报告:1978~2014》系列丛书,是中国第一部证据法治发展报告蓝皮书,从立法、司法、法学研究和法学教育的全景视角,审视中国证据制度发展的来龙去脉,梳理证据科学的研究成果,总结证据立法和司法的实践经验。该套丛书在对中国证据法治发展现状进行全面梳理的基础上,对其存在的问题、制度发展与学术研究的进路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评价和反思。
《中国证据法治发展报告1978-2008》主要从证据法治发展、证据立法进展、证据司法实践、司法鉴定制度建设四个方面,梳理了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证据法治发展的进步与不足。在证据法治发展阶段方面,划分了我国经历了从“加强法制、证据法恢复重建”,到“依法治国、证据制度初步形成”,再到“司法公正呼唤证据法治快速发展”三个阶段;在证据立法方面,回顾了改革开放30年中国证据立法从无到有、从简单粗疏到不断完善的过程,并逐渐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局面;证据司法实践取得的成绩,主要体现在人民法院证据制度建设、人民检察院证据制度建设和公安机关证据制度建设三大方面;30年司法鉴定制度建设发展历史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司法鉴定制度完全依附于司法制度;二是司法鉴定制度的发展史在2005年以前是以公检法各系统为主导,在条块分割、专业分工的基础上,形成一种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合作的制度。
2009-2014年的中国证据法治发展年度报告,主要从证据规则、证据司法、证据科学研究、证据法学研究、司法鉴定、法庭科学研究等方面,梳理中国证据法治在该年度的前进路径与利弊得失。在证据规则方面,主要分析了法律、司法解释、行政法规、地方性证据规定等层面证据规则的制定和完善情况。证据司法角度的分析,则分为人民法院证据制度建设、人民检察院证据制度建设、公安机关证据制度建设,分析、检讨这一年度中不同机关证据实践的进展与不足。在证据科学研究方面,重点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对证据科学问题研究的最新进展。证据法学研究方面,分为证据法基础理论和体系、证据属性和事实认定、证据开示、科学证据和司法鉴定、证据排除规则、言词证据、证明责任和证明标准、法院取证和证据保全、质证和认证、推定和司法认知等专题,对证据法学研究的重点问题作出综述和评论。司法鉴定方面,主要从司法鉴定管理的角度展现相关制度的发展现状。法庭科学研究的梳理,则从法医病理学、法医临床学、法医精神病学、法医生物学、法医毒物分析学、文件鉴定学、微量物证检验学、痕迹检验学、交通事故鉴定学、声像资料鉴定学、电子证据鉴定学等不同学科的角度展开。
本丛书的创新和学术价值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它是国内第一部有关证据法治发展状况的年度报告,描绘出36年来我国证据法治发展的基本图景。
第二,它横跨证据法学、法庭科学、证据科学等多个领域,从多学科视角共同审视证据法治的发展现状。
第三,它覆盖立法、司法实践、科学研究、法学教育等多个领域,全面展示了证据法治的发展轨迹,描绘了中国证据法治36年的全景发展历程。
第四,它融资料整理、学理评论于一体,集文献价值、学术意义于一身,梳理与评价功能并重,既有资料整理的“镜子”功能,也包括反思与展望的评价功能。
总体来说,这套丛书填补了我国相关领域的研究空白,具有重要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