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方案
厚德明法,格物致公: 厚德,一方面是指中国政法大学的所有学生都应该具有崇高的道德修养,要具有人文关怀、培养人文情操,学会做人。 明法,一方面是指无论法科还是非法科学生都要通晓法律,具备法学的知识结构体系;另一方面更表明中国政法大学的学生应成为昌明法治的主力军,...
2023年证据法学专业(物证技术学方向)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附件3

证据法学专业(物证技术学方向)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301Z2

一、专业简介

证据法学专业(物证技术学方向)隶属于法学学科。本专业以跨学科交叉研究为优势与特色,以不同类型物证的发现技术、记录技术、提取技术及检验和鉴定技术为重点强调物证技术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学习研究如何在物证技术基本理论的指导下,将现有的科学技术方法应用于解决诉讼中与物证有关的各种专门性问题,为公正处理案件提供可靠依据促进中国法治的发展。

中国政法大学证据法学专业(物证技术学方向)2006年开始招生。本专业以证据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法大法庭科学技术鉴定研究所(国家及司法鉴定机构)、证据科学北京市交叉学科重点学科、证据科学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111计划”证据科学创新引智基地、教育部证据科学虚拟教研室等多个平台为依托,汇聚中外物证技术学方向雄厚师资,拥有证据科学研究与应用教育部创新团队,以及完备的物证技术学教学、科研和实践资源,科研成果丰硕。目前,专业方向拥有教授2副教授4、讲师3人和专技岗教师7人,包括2名博士研究生导师、6名硕士研究生导师

二、培养目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对培养硕士研究生的规定、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建设法治国家的要求并结合本学科的特点,证据法专业(物证技术方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品行端正、政治上坚实、知识面宽广、理论功底扎实,具有独立研究能力、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创新精神,能够适应公、检、法、司部门、司法鉴定机构和各类学校所需要,兼具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和国际型的高层级物证技术学方向精英人才。具体要求是:

(一)政治可靠忠诚。进一步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自觉遵纪守法。

(二)专业志向明确。坚信所有犯罪均有据可循、有迹可踪,坚信科学技术手段在揭示犯罪活动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有志于从事物证技术实务工作与教学、理论研究。

(三)证据法学和物证技术学理论扎实。必须掌握与证据(尤其是物证技术)相关的学科内容及有关法律法规;熟悉当代国内物证技术学研究的主要问题与前沿理论;精通主要法治发达国家的物证技术学理论与侦查实践,并能够进行一定程度的比较研究。

(四)专业研究方法科学。掌握证据法学与物证技术学研究方法,熟悉文献搜索、文献综述与个案参与、深度访谈、调查问卷等法社会学与法人类学研究方法;同时,能够掌握学术论文的写作方法,可以逻辑清晰、论证严密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

(五)物证技术实战意识突出。能够敏锐地察觉物证技术实践中的现实问题,并理论联系实际,避免纸上谈兵;能够主动参与、观察物证技术实践,通过实践培养前沿问题意识。

(六)精通专业外语。按硕士研究生外语教学大纲要求,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熟练运用专业外语,能比较熟练地阅读和翻译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争取选修一门第二外语。

三、研究方向

物证技术学方向。以不同类型物证的发现技术、记录技术、提取技术及检验和鉴定技术为重点强调物证技术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学习研究如何在物证技术基本理论的指导下,将现有的科学技术方法应用于解决诉讼中与物证有关的各种专门性问题

四、学制及学习年限

学制

三年

学习年限

最长四年

五、课程设置、其他培养环节、教学计划与学分要求

(见附表)

六、培养方式

本专业硕士生以课程学习为主,以科研为主导,实行导师组培养与导师个人指导相结合,校内导师与实际部门专家相结合的培养方法,以校内系统学习为主和参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和研讨式、辩论式教学等灵活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际工作与研究工作的能力,并吸收和引导学生参与一定的国际交流学术活动。培养学生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应用法律能力、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七、质量标准

(一)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觉悟,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在中期考核之前均需提交学期论文4篇,经导师审阅并评定成绩,获得2学分。

)在完成学位课程学习并获得相应学分后,应参加不少于3个月的专业实习,提交实践报告考核合格的,获得2学分。

(四)在规定学习期间内成绩合格、修满学分,其中课程学分不低于36学分,其他培养环节学分不低于4学分。

(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撰写一篇正文不少于3万字毕业论文,通过学位论文答辩。

八、考核方式

(一)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考核结合硕士生个人培养计划,按照国家和学校有关规定,可以采取笔试、口试或者笔试加口试等方式进行。口试必须由两名以上教师主持,且必须有口试记录,并由主考教师和记录人共同签名。

(二)与建立研究生分流培养的机制相适应,配合多规格多标准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阶段性考核,重视选拔培养对象、重点扶持等环节。

(三)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应撰写相关的专题论文、读书报告、学期论文作为科研能力的考核。

(四)社会实践环节是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必修环节。社会实践可以通过专业实习、挂职锻炼、产学研基地联合培养和社会调查等走入社会的方式进行,以专业实习为主。社会实践的时间一般不得少于3个月,并需要提交不低于5千字的社会实践报告。

(五)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中期考核主要采取书面审核方式。具体方式和程序依据《中国政法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规定》。

(六)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开题报告按照《中国政法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规定》,由3位具有导师资格的校内外专家组成考核委员会进行。

九、学位论文选题与撰写

(一)学位论文的选题,由研究生与导师协商确定,由开题小组导师提出修改建议,最后确定题目;

(二)学位论文初稿完成后,导师提出修改意见,必要时发回重写,最后定稿打印;

(三)学位论文必须符合学校原创性和规范性要求,严禁抄袭剽窃,且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三万字。

十、学位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

(一)申请学位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法定条件;

(二)学位申请材料必须齐全,内容全面真实;

(三)答辩委员会组成人员应符合法定条件和要求;论文的原创性检查、评审、导师回避等按照学位办相关规定进行;学位论文涉及实务问题的,可以吸收实务部门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参加答辩委员会。

(四)答辩委员会在认真审阅学位论文的基础上,对申请人进行公正、严肃、认真、负责的提问和无记名表决,并向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提出授予或不授予硕士学位的建议。

(五)硕士学位的授予应符合《中国政法大学学位授予办法》(法大发〔201644号)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要求。

十一、参考文献

必读文献

(一)中文书目

1.著作类

1)一般著作

1.中共中央宣传部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学习出版社2019年版。

2. 《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编写组编:《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年版。

3.龙宗智著:《证据法的理念、制度与方法》,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4. 霍宪丹主编:《司法鉴定通论》,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5.易延友著:《证据法的体系与精神:以英美法为特别参照》,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6.陈瑞华著:《刑事证据法的理论问题》,法律出版社,2015年版。

7. 徐光春主编:《马克思主义大辞典》,崇文书局2018年版。

8. 李学军主编:《物证技术学(第五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

9.张保生著:《证据法的理念》,法律出版社2021年版。

10.陈瑞华著:《刑事证据法(第四版)》,北大出版社2021年版。

11张保生主编:《证据法学(第四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

 

2)译著类

12. [美]罗纳德•J.艾伦等著,张保生、王进喜、赵滢译,满运龙校:《证据法:文本、问题和案例(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13.[美]罗纳德·J.艾伦著,张保生等译: 《艾伦教授论证据法》(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14.[德]莱奥·罗森贝克著,庄敬华译:《证明责任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18年版

15.[新加坡]何福来著,樊传明、曹佳、张保生等译:《证据法哲学——在探究真相的过程中实现正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

16. [美]达马斯卡著,李学军等译:《漂移的证据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7.王进喜译:《美国法庭科学的加强之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18. []伯纳德·罗伯逊G.A.维尼奥,王元凤译:《证据解释——庭审过程中科学证据的评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19.[]欧洲法庭科学机构研究联盟著,王元凤,刘世权译,满运龙,张保生校:《欧洲法庭科学研究机构联盟法庭科学评价报告指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年

 

(二)外文书目

20. Richard Saferstein. Criminalistics---An Introduction to Forensic Science (12th edition), Pearson, 2017.

选读文献

(一)中文书目

1.著作类

1)一般著作

1 张保生主编:《〈人民法院统一证据规定〉司法解释建议稿及论证》,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 季美君著:《专家证据制度比较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房保国著:《刑事证据规则实证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4.易延友著:《证据法的体系与精神:以英美法为特别参照》,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5. 霍宪丹、郭华著:《中国司法鉴定制度改革与发展范式研究》,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

6. 常林著:《司法鉴定专家辅助人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7.王进喜著:《美国<联邦证据规则>(2011年重塑版)条解》,中国法制出版社2012年版。

8.吴洪淇著:《转型的逻辑:证据法的运行环境与内部结构》,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3年12月出版

9. 李学军、朱梦妮编:《物证鉴定意见的质证路径和方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10 苏青:《鉴定意见证据规则研究》,法律出版社2014年版。

11. 陈如超编:《司法鉴定救助制度研究》,群众出版社2015年版。

12.张中著:《实践证据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13. 陈邦达:《刑事司法鉴定程序的正当性》,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2)译著类

14[美]苏珊·哈克著,陈波译:《证据与探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5. [美]罗纳德•J.艾伦等著,张保生、王进喜、赵滢译,满运龙校:《证据法:文本、问题和案例(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16[美]达马斯卡著,吴宏耀、魏晓娜译:《比较法视野中的证据制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版。

17. []查尔斯斯旺森等著,但彦铮等译:《刑事犯罪侦查》,中国检察出版社2007年版。

18.([美]道格拉斯沃尔顿著,梁庆寅、熊明辉译:《法律论证与证据》,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19. []安德森、舒姆、特文宁著,张保生、朱婷、张月波等译:《证据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20[加]道格拉斯.沃尔顿,张中译:《品性证据:一种设证法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21[美]詹姆士惠特曼著,佀化强、李伟译:《合理怀疑的起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22[美] 布兰登·L.加勒特著,李奋飞等译误判:刑事指控错在哪了》,中国政法大学2015年版

23. []詹姆斯.E.吉拉德著,王世全、马玉生译:《刑事技术学:法庭科学、犯罪与恐怖主义》,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24. []雷蒙德·默里著,王元凤,金振奎译:《源自地球的证据——法庭地质学与犯罪侦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25.[英]威廉特文宁著,吴洪淇等译:《反思证据:开拓性论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26.吴洪淇、杜国栋译:《证据理论:边沁与威格摩尔》,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27[美]帕克、萨克斯著,吴洪淇译:《证据法学反思:跨学科的转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28[美]拉里·劳丹著:《错案的哲学:刑事诉讼认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2.期刊类

29. 张保生、朱盛文、冯俊伟:《中国证据法40年》,载《证据科学》2018年第2期。

30.张保生、阳平:《证据客观性批判》,载《清华法学》2019年第6期。

31.张保生、董帅:《中国刑事专家辅助人向专家证人的角色转变》,《法学研究》2020年第3期。

 

(二)外文书目

32. Russell B. Science and Hypothesis[J]. 1905.

33. Jack. V. Matson, Effective Expert Witnessing (3rd), CRC Press, 1999.

34. James Robertson, Michael Grieve. Forensic Examination of Fibres (2nd edition), CRC, 1999.

35. Fred Chris Smith, Guide to Forensic Testimony: The Art and Practice of Presenting Testimony as an Expert Technical Witness, Addison-Wesley Educational Publishers Inc, 2002.

36. Barbara P. Wheeler, Lori J. Wilson. Practical Forensic Microscopy --- A Laboratory Manual, Wiley-Blackwell, 2008.

37. Wilson Wall, Forensic Science in Court, Wiley-Black Well, 2009.

38. Andrew R. W. Jackson, Forensic Science (3rd edition), 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 2011.

39. Raymond C. Murray. Evidence from the Earth (2nd edition), Mountain Press, 2011.

40. Suzanne Bell, Forensic Chemistry (2nd edition), Pearson, 2013.

41. Lindley D V. Understanding uncertainty[M]. John Wiley & Sons, 2013.

42. Dennis V. Lindley. Understanding Uncertainty (revised edition), Wiley, 2014.

43. Grzegorz Zadora, Agnieszka Martyna, Daniel Ramos, Colin Aitken. Statistical Analysis in Forensic Science: Evidential Value of Multivariate Physicochemical Data, Wiley, 2014.

44. Brian L. Murphy, Robert D. Morrison. Introduction to Environmental Forensics (3rd edition), Academic Press, 2015.

45. Bernard Robertson, G. A. Vignaux, Charles E. H. Berger, Interpreting Evidence---Evaluating Forensic Science in the courtroom (2nd edition), Wiley, 2016.

46. Ian Freckelton Qc, Jane Goodman-Delahunty, Jacqueline Horan, Expert Evidence and Criminal Jury Trial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6.

47. Michael Wright, Forensic Laboratory Design, CRC Press, 2016.

48. Robertson B, Vignaux G A, Berger C E H. Interpreting evidence: evaluating forensic science in the courtroom[M]. John Wiley & Sons, 2016.

49. Robertson J, Roux C, Wiggins K G. Forensic examination of fibres[M]. CRC press, 2017.

50. Bell S. Forensic chemistry[M]. CRC Press, 2022.

 

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任签字:

2023年  5 29


五、课程设置、其他培养环节、教学计划与学分要求

证据法学专业(物证技术方向)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课程设置、其他培养环节、教学计划与学分要求一览表

 

课程名称

课程门数

课程代码

学分

学时

开课

学期

教学

方式

考核

方式

 

必修课程22学分)

学位公共课10学分)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1

2

36

1

讲授

考试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

1

18

2

讲授

考试

第一

1

4

64

1-2

讲授

考试

方法论与学位论文写作

1

3

48

2-4

讲授

考试

各学院开设

 

 

学位专业课

 

(不低于12学分)

证据法学

1

3

48

1-2

讲授

考试

证据分析

1

3

48

1-2

讲授

考试

外国证据法

1

3

48

1-4

讲授

考试

证据法研讨

1

3

48

1-4

讲授

考试

选修课程(不低于10学分)

专业选修课

第二外语

1

2

32

1-2

讲授

考试

法理学

1

3

48

1

讲授

考查

宪法学

1

3

48

1

讲授

考查

专业外语

1

2

32

1-2

讲授

考试

法庭科学概论

1

2

32

2

讲授

考查

所修选修课学分应不少于10学分,其中本学科专

业选修课至少6学分,跨一级学科选课不少于2学分。

研究生在校期间参加学校运动会所获得学分视为跨一级学科学分。

司法鉴定学(研讨课)

1

2

32

2

讲授

考查

中国当代证据法治

1

2

32

2

讲授

考查

交通事故鉴定

1

2

32

2

讲授

考查

文件检验学

1

2

32

2

讲授

考查

痕迹检验学

1

2

32

2

讲授

考查

微量物证及毒物检验学

1

2

32

2

讲授

考查

电子数据检验学

1

2

32

2

讲授

考查

美国证据法

1

2

32

2

讲授

考查

Challenging Forensic Science: How Science Should Speak to Court

2

32

2

慕课

普通法刑事程序与法庭科学证据

2

32

2

讲授

考查

国际刑事审判

2

32

2

讲授

考查

通识、跨学科选修

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研究

1

……

2

32

1-4

慕课

科学哲学

1

2

32

1-4

讲授

考查

统计学

1

……

2

32

1-4

讲授

考查

补修课程

刑事诉讼法学

2

4

64

1-2

讲授

考查

学院为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历考取的研究生,按一级学科统一设置补修课程,每门课32学时,各2学分。

民事诉讼法学

4学分)

其他培养环节

1.学术训练

2

2

1-3

导师

考核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第一至第四学期,每学期应提交1篇正文字数不少于6000字且符合学术规范的学术论文。考核合格的,每篇计0.5学分,共2学分。

2.专业实习

2

2

3个月

1-3

学院

考核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在学校、学院设立的实践基地实习或自主实习达到规定时间,并提交实践报告。考核合格的,计2学分。

3.课题研究

2

学院

考核

不作考核要求

合计

课程学分不低于36学分(跨学科和同等学历考取的硕士研究生课程学分不低于36学分),其他培养环节学分不低于4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