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5日,证据科学研究院在学院路校区举办2026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的首次专家辅导会。证据科学研究院院长彭文华教授、副院长张中教授和赵东教授,以及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教师和青年教学科研人员等近30人出席了会议。此次会议特别邀请了具有丰富申报经验的专家现场指导。

杨天潼副教授从自然科学研究的视角,分享了申报成功的宝贵经验。首先,关注“真问题”,即那些尚未得到解决的现实问题。真正的学术突破往往源于对“真实问题”的敏锐洞察,进而通过跨学科视野和实证方法,推动理论的不断深化。其次,追求“真创新”,致力于解决具有重大意义的问题,需密切关注国际研究动态,重视数据化与数字化手段,促进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实证研究能够提供客观的评价指标,确保创新成果的实效性。最后,确保“可行性”,需紧密结合前期研究成果和学科优势,聚焦国家战略需求,以确保研究项目的顺利实施和预期成果的达成。

随后,12位申报教师依次进行了汇报,对申报题目及大纲进行了详细的论证分析。围绕选题的困惑、研究的难点以及申报的细节等问题,与会专家和参会教师展开了深入的探讨,现场讨论氛围热烈。
彭文华院长对每个申报课题进行了逐一点评,从选题凝练、研究设计、申报书撰写的技巧与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释,为申报教师提供了极具操作性的实践指导与宝贵建议。与会专家提出,一个优质的选题必须深植于中国实际,回应时代的诉求;选题不仅要揭示现象背后的规律,更应具备引领学科发展的潜力;应避免过于宽泛或陈旧,需突出研究视角的独特性与问题意识的前沿性;申报者在论证中应展现清晰的逻辑链条与扎实的学术积淀。
此次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指导会议,为教师申报项目提出了具有针对性、专业性和可行性的意见与建议。与会教师纷纷表示,专家们的指导意见对提升项目申报书的质量大有裨益。通过与专家交流学习,对申报内容有了更为清晰、明确的认知,对项目申报更具信心,力争在国家社科项目申报中取得优异成绩,为学院科研工作的发展贡献力量。后续,研究院将持续组织辅导,聚焦选题凝练、框架优化与文本打磨,进一步强化学术规范与创新表达,力争在2026年国家社科基金申报中取得优异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