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厚德明法,格物致公: 厚德,一方面是指中国政法大学的所有学生都应该具有崇高的道德修养,要具有人文关怀、培养人文情操,学会做人。 明法,一方面是指无论法科还是非法科学生都要通晓法律,具备法学的知识结构体系;另一方面更表明中国政法大学的学生应成为昌明法治的主力军,...
首届中瑞证据科学国际研讨会在海口成功举行

        2015年1月19日-21日,首届中瑞证据科学国际研讨会(1st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ino Swiss Evidence Science)在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南方基地海口成功举行。这是一次促进证据科学相关领域学术交流的盛会。会议由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中瑞证据科学研究中心(Sino Swiss Evidence Science Research Center)主办,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承办,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南方基地•海南大学协办。会议主席由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主席张保生教授担任,会议组织委员会由来自中国政法大学的张保生教授、常林教授以及来自瑞士洛桑大学的克里斯托弗•山普教授共同组成。


 中外参会代表合影

        本次中瑞证据科学国际研讨会是中瑞证据科学研究中心举办的首届国际研讨会。根据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与瑞士洛桑大学签署的合作协议,双方拟将该会议打造成在全球证据科学领域享有盛誉的国际会议品牌。中瑞证据科学国际研讨会采取公开征文、匿名评审方式确定参会代表,本届研讨会共邀请33名来自中国、瑞士、美国和新西兰的一流学者到会宣读论文,大家共同就“法庭科学对于司法文明的促进作用”以及“科学证据运用中的法律问题”等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首届中瑞证据科学国际研讨会开幕式上,海南大学副校长、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南方基地主任王崇敏教授首先致欢迎词,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院长常林教授致开幕词。随后,美国西北大学法学院艾伦教授作为题为“证据法的范畴”的主题发言,洛桑大学山普教授作了题为“从R诉史密斯案件透视英国指纹证据问题”的主题发言。


 
研讨会开幕式主席台

        在研讨会上,证据法学者就“司法鉴定在中国刑事诉讼中的作用”(张保生)、“鉴定人在司法实践过程中的角色和地位”(满运龙)、“基于似然率和贝叶斯模型的证据评价和解释理念”(亚历克斯•皮特曼)以及“中外司法改革过程中遇到的证据实践问题”(张中)等话题首先向法庭科学领域的专家们抛出了“绣球”;来自法庭科学领域的学者则以“同位素分析法确定黑火药样品的来源”(娜塔莎•让蒂也)、“可疑文件中朱墨交叉时序的检验方法”(王晶)、“生物检材中毒品提取的新技术”(孟梁)、“基于分子识别技术的TNT炸药快速检测方法”(郝红霞)等话题向证据法学者做出了“回应”。

        在33名会议代表中,中国代表团由21人组成,分别来自中国政法大学(12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人)、中国刑事警察学院(2人)、华东政法大学(1人)、福建省警察学院(1人)以及天津、佛山等地公检法机关代表(3人);瑞士代表团由9人组成,均来自洛桑大学;美国代表2人和新西兰代表1人。会议期间,学者们纷纷突破各自学术领域的固有界限,充分享受着交叉学科研究带来的新鲜气息。


研讨会现场
 

 

部分参会代表发言

        经过三天的深入交流与激烈讨论,载着满满的收获与丰硕的成果, 首届中瑞证据科学国际研讨会于21日傍晚正式结束。闭幕式上,张保生教授从跨学科、跨国境、跨文化背景、跨司法制度、共同取向和学术前沿等六个方面对研讨会取得的成果作了总结。克里斯托弗•山普教授对即将于2016年在瑞士召开的第二届中瑞证据科学国际研讨会进行了介绍,并向与会学者发出了诚挚的邀请。

 
  
克里斯托弗•山普教授与张保生教授在闭幕式上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