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厚德明法,格物致公: 厚德,一方面是指中国政法大学的所有学生都应该具有崇高的道德修养,要具有人文关怀、培养人文情操,学会做人。 明法,一方面是指无论法科还是非法科学生都要通晓法律,具备法学的知识结构体系;另一方面更表明中国政法大学的学生应成为昌明法治的主力军,...
六年精雕细琢,重磅经典再版 | 《证据法的分析进路》(第六版):深入理解英美证据法的便捷之门

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

证据法的分析进路(第六版)

编者按

美国西北大学法学院罗纳德·艾伦教授领衔撰写的这部《证据法》尤以体系清晰、思想深刻而著称,全书以相关性为逻辑主线,以美国联邦证据规则作为主体架构,将英美证据法的规则条文和价值理念很好地熔铸在一起,成为深入理解英美证据法的一个入门途径。

作为一本供法学院学生使用的教科书,本书从形式上体现出两点特色:

一是始终从诉讼律师的角度出发,让学生进入诉讼律师的角色定位,把庭审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证据问题尽可能囊括进去。

二是本书将联邦证据规则作为主体架构,将证据规则条文作为文本叙述展开的一个依托,又将普通法判例作为填补这一架构的血肉,让普通法判例对证据规则条文作进一步的解释。

 

致学生前言:为什么学习证据法?

证据法,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你们将在法学院学到的最富实践性的课程之一。这是对诉讼活动规则的学习,这些规则经常在激烈的对抗制诉讼语境中得到诠释和适用,而这些诉讼涉及生与死、个人权利(与义务)、财产权利、人身关系,甚至涉及诸如政府结构和宪法含义等事项。在阅读本书中的文本、法官意见和思考题时,你们就会对证据法之于诉讼当事人及其诉讼结果的巨大影响力作出分析和评价。证据法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是证据规则。我们在本书中全神贯注于《联邦证据规则》。《联邦证据规则》由国会于1975年正式颁布。自那时起,有40多个州或多或少采纳《联邦证据规则》,修订了自己的证据规则,在许多情况下实际上是逐字逐句采纳了《联邦证据规则》。初读《联邦证据规则》时,你们许多人会认为,其是用抽象的概念术语写就的生硬乏味的信条,但你们不久就会发现,其间浸透着法庭上的人间戏剧。在法律面纱的背后,是被传唤而来为有关重要的个人和社会事项作证的真实人物,以及诉讼成败依赖这些证言的当事人。

然而,证据法学习不仅仅是学习证据规则,它还是对蕴含在诉讼过程中浩瀚复杂的理念、原则、惯例和价值的学习。证据规则对这个过程赋予了形式和内容——它们决定着证据的可采性,定义了审判活动中所有参与者(法官、陪审团、律师和证人)的角色,塑造了这些各色人等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反映了我们这个社会对许多问题的观点,其中包括:

1)解决争端的适当方式;(2)知识的性质,知道know)某件事情意味着什么,以及知识传达给他人的方式;(3)小群体决策动因,以及我们对于由普通人对其同胞作出生死攸关之理智和明达判决的信任;(4)道德和伦理关怀,比如,检控方在刑事案件中要获得有罪裁判该有多难,或者,特定个人(配偶、子女和朋友)是否应当拥有避免作出反对关系密切之人的证言的特免权;(5)正义理想和效率价值的关系。

证据规则正是以这些各式各样且常常相互冲突的观念为基础,是这些观念的结晶。要理解这些规则,就需要理解它们在相互竞争的信念与利益之间所作出的妥协;因此,要学会这些规则,你们就必须领会其中所隐含的信念基础。

任何法律专业人士都会通过学习证据法而受益,无论其从事什么具体的专业领域。显然,诉讼律师为了有效运用证据规则,必须了解并理解它们。无法忽略的是,尽管事实上诉讼总是任何法律事务中最糟糕的情况,但称职的律师必须随时准备应对诉讼,无论其从事的碰巧是何种性质的法律活动。如果某项契约关系失败,或者,某项并购没有完成而导致了诉讼,至关重要的就是,各方当事人如何能为各自的立场进行辩护。在很大程度上,这将取决于证据规则在审判过程中的应用以及贯穿于审前程序的影响,包括导致和解的谈判。

为了有效运用这些规则,你们必须理解它们的含义、渊源和目的。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将这些规则置于其据以产生的假设、价值和关切关系中来进行探讨。即使——事实上,尤其是如果——有人想成为一名诉讼律师,那就更不能满足于对各种规则文字的浅尝辄止。你们必须和这些规则打交道,并根据相关法条的内在目的来为自己的立场进行辩护。

无论学生计划从事何种法律职业,对证据法及其概念基础的透彻把握,都是有责任感的律师培养教育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知识探究的价值并不只在于未来的某种实用,还在于我们从文明社会的争端应有解决方式的共同看法中获得启迪。对这种启迪,可能有——我们希望将有——不同的见解。你们也许并不喜欢自己所见到的一切,如果不喜欢,你们将更有动力通过立法和规则制定过程来谋求变革。

我们试图通过这些资料,促进对证据规则的含义、运用以及其潜在基础的探究。有时候,我们将注意力广泛地——实际上几乎是专一地——集中于规则本身;有时候,我们又在明确地讨论创设这些规则的假设和价值。在完成这种探究之时,你们应该对证据规则有一个通透的理解,对形成这些规则的关切也有相当程度的提升。

 

 

前言

本书第六版,我们依然将证据法的学习集中于《联邦证据规则》文本以及构成其基础的理念和原则。本书以一以贯之的系统化体例,介绍这些规则。这种体例为学生提供了规则文本、规则条文的解释和例证,用以解释和说明这些规则的原则和政策详述,来自最近判例法的例证,以及要求在最基本也最富挑战性的时境中适用每项重要规则的思考题。

我们恢复了本书之前的名字——证据法的分析进路,因为我们认为它体现了本书的独特贡献之一。这是一部问题导向的案例教科书,旨在于对这些规则之潜在理论和观点进行阐释的语境中,引发对《联邦证据规则》的批判性考察。我们鼓励学生进行分析,这一点贯穿于本书的解释性文本、资料摘录、案例概要和思考题中。活跃的讨论和有趣味的思考题能使学生们参与到对证据法相关原则、政策和争论的探索之中。虽然我们都是从基础知识开始讲授,但每一次我们都会将分析深入到对证据法特定方面之概念性基础的讨论中,甚至将分析延伸至整个证据法领域的概念基础。

尽管本书进行了全面修订,新增了来自判决书法官意见和学术著作的摘录,更新了阐释证据规则适用的案例引文,并添加了新的思考题,但大部分内容依然是人们熟悉的。我们一如既往地力求按照的递升顺序设置每一组思考题的难度。本版在连续章节中依旧保留了情节不断发展的长篇故事saga) 思考题。伴随着学生的证据规则知识的不断增长,这些独特的思考题以层层递进的方式展现了证据规则如何实际被适用于个别证据。

本书新增的内容包括:

对基本道德问题的探索性讨论[例如,性政治学规则(sexual politics rules)];

更加关注证据法不仅具有认识论功能,而且涉及审判法院与上诉法院之间、审判法官和当事人之间以及他人之间重要的职权分配;

强调证据法另一个日益重要的方面,即其对非诉讼(主要)行为和诉讼行为的影响;

不同证据规则的经济学正当理由;

每章的自测题,附有答案和解释;

补充的教学元素,重新设计的版式和更加舒缓的注释/问题,使讨论不那么死板(但又不失睿智)。

和此前的版本一样,我们并不一味追求堆砌大量的教义和案例。反之,通过发散性的文本和思考题,我们致力于揭示潜藏在规则背后的理论与这些规则本身之间的关系。这种对内在理论的强调,反映了我们这样一种观点,即任何法学领域的学习,都不应该是对庞杂学说之炖菜式的浅尝辄止。相反,我们追求的目标应当是,获得对证据规则内含的裁决机制之构成条件的理解。

从一开始,另一个因素就对本书产生着重要影响。我们相信,证据法领域总体上是一个和谐的有机整体,而不是由各种互不相关的成分凑成的拼盘。因此,与其他传统的证据法著作不同,我们在本书中展现了一种解析性基调,试图揭示各种普通法证据范畴间的基本联系。这个基调就是相关性,以及以相关性为基础的证明制度所固有的关于裁决之假设。我们以此为主线,探讨了所有主要的联邦证据规则,我们要求学生在证据的可采性问题上开发一种系统化方法,以证据性事实与案件要件之间的关系为起点。只有以此为起点,才能适当地理解各种规制证据选择的原则及其司法解释。

 

我们还强调事实在法庭中被证实的过程,以及每位参与者在法庭中的角色。第一章以一个真实案件的庭审笔录为学习起点。这是要向学生介绍按照法律争端的要件来分析证据的过程,并感受在表面上波澜不惊的审判中有着得失攸关的事情。我们相信,这份庭审笔录对后续大部分课程可以起到有效的导言作用。虽然,准确的事实认定是审判的主导目标,但证据规则还受到其他目标的制约,比如效率、公正和对法庭外行为的激励。该笔录有效地介绍了这些因素,我们会在全书的相关节点不时回到本案。我们还根据该庭审笔录设计了一系列思考题,以便学生在对孤立的证据问题不断产生又得到解决的语境中获得更深刻的理解,因而从阅读这个笔录的投入中获得回报。

第二章提供了关于审判过程和策略的补充性背景信息,从而使证据法课程具有了生动性。在简要介绍学生如何将本书融入其证据法学习的建议之后,本章描述了审判的构造方式、证人如何被询问,由此开始了我们对事实认定者所采用的推论性推理和审判中所呈现的证明过程之间的关系的探索。

第三章考察了在证据法学习中独一无二最重要的概念——相关性,并向学生介绍了审判法官排除即便相关且具有证明力的证据之自由裁量权。一些法官意见,包括美国最高法院在老首领诉合众国案 (Old Chief vUnited States) 中的多数法官意见,可以使学生对案件整体情况可能影响法官自由裁量权的方式有更加具体的了解。

第四章讨论了潜藏于证据法中的基础铺垫原则:必须先证明证据提出者所主张的是什么,然后才有证据可采性。本章分析和阐释了源自这一原则的规则的复杂性,并将这一原则具体适用于证言和各种形式的展示件。鉴于最佳证据规则与书面证据关系密切,第四章也包含了该规则。

第五章聚焦于品性和倾向规则。我们先介绍了主要的排除规则、使排除证据具有正当性的政策,以及禁止使用品性和允许特定行为的非品性使用之间的政策性界限。然后,我们讨论了允许品性作为证明主题的实例。

第六章包含其他相关性规则。这些规则决定着事后补救措施的证据、和解和辩诉交易讨论、保险的可用性以及提议支付对方医疗费用的可采性。我们以允许使用和不允许使用的证据为标准分别对这些规则进行分析,并解释了这些规则如何影响当事人的诉讼行为和主要行为。

第七章在学习传闻证据规则之前,介绍了对证人进行弹劾与正誉的原理。我们认为,对询问证人的关注,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第八章探讨的传闻证据规则。

第八章对传闻的危险性和传闻学说展开综合分析。本章包含了对默示断言implied assertions)问题的修订文本,我们认为,这一修订在简化表述的同时并未减损其准确性。本章还提供了对于美国最高法院近来的对质条款之法理的最新讨论。

第九章聚焦于规制外行证人和专家证人意见证言的规则,包括美国最高法院关于《联邦证据规则》702的主要判例,以及2000年《联邦证据规则》修正案。本章进而详细阐述了专家证言在实践中和理论上产生的问题,并将对法庭科学现状主要持批评态度的美国《国家科学院报告2009》专题摘要作为实质反思部分而结束本章的论述。

第十章以民法和刑法的不同视角,重新编排了对证明责任和推定的介绍。

第十一章精简了司法认知的研究。

一如既往,本书以第十二章对特免权规则的考察结束,对该部分我们进行了全新修订。本章包含了新近《联邦证据规则》502关于放弃律师-委托人特免权内容的资料。

尽管教科书内容浩繁,但本书并非一部证据法专论。我们并不想面面俱到。相反,我们是要把那些对证据法教学有所裨益的材料组织在一起。我们依独立的标准来对资料进行拣选。在我们看来,本书所选资料是最有效的教学手段。

本版最重要的变化大概是补充了一位新的共同作者——亚历克斯·斯坦(卡多佐法学院)[Alex Stein Cardozo) ]。斯坦教授是在证据法、侵权法、医疗事故法、刑法和法学理论领域的一位杰出权威,并为第六版注入了丰富的专业知识。我们十分高兴他能加入我们团队。令人惋惜的是,斯威夫特(Swift)教授已经退休且未参与本版修订工作。对于她的退出,我们感到非常遗憾。由于她对先前各版所作的巨大贡献依然留存在本版中,斯威夫特教授的名字仍保留在作者栏中。她的深沉与博学令人起敬,我们祝愿她的新事业一切顺利。

 

罗纳德·J.艾伦

大卫·S.施瓦茨

迈克尔·S.帕尔多

亚历克斯·斯坦

20161

 

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

作者:[]罗纳德·J.艾伦 等

译者:张保生 王进喜 汪诸豪

校对:满运龙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39月版

字数:1432千字

定价:298.00

限时优惠:221.00元!

点击上图即可购买

 

 

主要作者简介

罗纳德•J.艾伦(Ronald J. Allen),美国西北大学法学院约翰亨利威格莫尔特座教授、国际证据科学协会主席;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外国专家咨询委员会主席、2014年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

 

主要译者简介

 

张保生,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联席主任,证据科学北京市交叉学科重点学科项目负责人,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建设项目证据科学学科负责人,教育部、外专局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证据科学创新引智基地负责人,证据科学课程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带头人,最高人民检察院重罪证据分析研究基地首席专家,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目录

 

上下滑动查看全部目录

  1. 人民诉詹森案 1
    第二章 证明过程:审判构成方式 98
    第三章 相关性、证明力和规则403危险性 152
    第四章 基础铺垫 215
    第五章 品性、倾向和具体行为规则 293
    第六章 其他相关性规则 397
    第七章 证人的弹劾与正誉 428
    第八章 传闻规则 489
    第九章 外行意见和专家证人 785

    第十章 民事和刑事案件的证明过程:证明责任、司法综述和评论及推定 900

    第十一章 司法认知 967

    第十二章 特免权 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