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全国证据科学博士生博士后学术论坛在征文期间共收到投稿93篇,作者单位涵盖全国24个高校及科研院所。主办方将投稿分为三组,每组邀请三名专家进行匿名评审和打分。计算每篇文章的三名专家平均分后,进行总排序。按由高到低顺序,将前31篇文章作为论坛入选论文,拟邀请论文作者到会宣读论文和进行研讨。现将入选论文及作者信息予以公示(排序按作者姓氏首字母)。
序号 |
姓名 |
论文 |
单位 |
1 |
曹佳 |
事实认定的多元理论反思 |
华东政法大学 |
2 |
陈婕 |
论“映射成痕”原理 |
中国人民大学 |
3 |
陈苏豪 |
刑事诉讼中的证言可信性智能评估 |
中国政法大学 |
4 |
范智凯 |
刑事证明标准主客观方面的关系与整合 |
中国政法大学 |
5 |
方锁柱 |
我国刑事庭前会议证据规则的建构 |
上海交通大学 |
6 |
付琳 |
“法庭科学”为独立学科之应用机理构建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7 |
郭海龙 |
“两个结合”视角下证据论学科的一元二象性范式 |
北京大学 |
8 |
李建军 |
非典型鉴定制度的反思及优化——以出版物鉴定制度为例 |
华东政法大学 |
9 |
梁慕文 |
探究稀土MOF结构的光学传感器在潜指纹和接触DNA显现的应用效果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
10 |
林偶之 |
公正审判权视野下被告人的举证权保障——以德国证据申请权为中心的考察和分析 |
西南政法大学 |
11 |
凌依依 |
事实认定中大数据方法的概率属性与错误风险 |
上海交通大学 |
12 |
刘金松 |
疑罪从无概念史:三种法律传统的互动与演进 |
中国政法大学 |
13 |
刘宇琪 |
预测性算法证据在定罪中的适用问题研究 |
南京大学 |
14 |
罗贵月 |
面向不确定性:预防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证明责任的规则反思与重构 |
中国政法大学 |
15 |
马星宇 |
死后生物化学分析在法医学死因鉴定中的研究进展 |
中国政法大学 |
16 |
潘鑫 |
通过现场执法录音录像的取证:类型、风险及规制 |
四川大学 |
17 |
宋华秋 |
智能司法鉴定意见的可靠性审查 |
中国人民大学 |
18 |
宋乐超 |
故事还是真相?——司法真实观论争的实质面貌探析 |
武汉大学 |
19 |
苏泽琳 |
区块链证据认证形式化问题及克服 |
山西大学 |
20 |
唐云阳 |
论证据完整性的层次要素及其属性定位 |
四川大学 |
21 |
王佳星 |
论专家意见证据审查制度之重塑——基于认知科学理论的分析 |
中国政法大学 |
22 |
王志坚 |
刑事证明中经验法则的不当运用及其司法规制 |
浙江大学 |
23 |
吴国章 |
跨境电子证据的合法性标准及其优化 |
西南政法大学 |
24 |
武佳 |
以证据形式援引的指导性案例之法理透视 |
北京师范大学 |
25 |
张迪 |
刑事诉讼中抽样取证证明的规范运作 |
华东政法大学 |
26 |
张嘉源 |
界定证据的标准:从限定证据种类到设置相关性“门槛” |
中国政法大学 |
27 |
张培铮 |
刑事大数据证据可靠性审查研究 |
中国政法大学 |
28 |
张宇宽 |
中美比较视野下探索司法鉴定资源配置的中国化 |
西南政法大学 |
29 |
郑涛 |
政府信息不存在诉讼证明责任的体系化构建——兼评最高人民法院第101号指导案例 |
武汉大学 |
30 |
周鸿飞 |
刑事电子数据跨境取证合法性分类审查机制构建 |
吉林大学 |
31 |
周志东 |
论商业秘密侵权诉讼中的“初步证据” |
华东师范大学 |
主办方和协办方
证据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
《证据科学》杂志
《交大法学》杂志
教育部证据科学课程虚拟教研室
2023年11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