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证据科学研究院)
2021年工作报告
2021年,证据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证据科学研究院)坚持防疫工作与事业发展两手抓,以“双一流”建设和目标责任制为抓手,立足科学研究、教学与人才培养、国际交流、鉴定与社会服务等方面工作,推进研究院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
一、科研与学科建设工作
(一) 科研项目
2021年,全院教师申报各类科研项目24项,共有13项科研项目获批立项,批准经费共计282.6万元。其中,获批纵向科研项目1项:北京市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施鹏鹏教授);横向科研项目9项(袁丽、王旭、张中、刘金友、刘世权、施鹏鹏、李冰);校级科研项目3项(林静副教授、张海东副教授,项剑副主任法医师)。与2020年立项项目数量(8项)和批准经费(68.83万元)相比,立项数量和批准经费均有所提升。
本年度共有1项科研项目结项,部分在研科研项目进行了年度检查和中期检查。
(二) 科研成果
1. 本年度研究院教师出版学术著作7部。其中,专著4部:《中国司法文明指数调查数据挖掘报告2018》(张中等著),《医疗损害鉴定与技术标准研究》(王旭),《西班牙刑事诉讼与证据制度专论(第一卷)》,《证据法的理念》(张保生著);译著2部:《法医尸检手册》(赵东译),《欧洲法庭科学研究机构联盟法庭科学评价报告指南 欧洲法庭科学研究机构联盟》(王元凤等译);论文集1部,《A dialogue between law and history》(张保生等)。
2. 本年度研究院教师公开发表论文37篇。发表权威期刊论文2篇,其中,中文权威期刊论文1篇:《中国社会科学》(李训虎),SCI权威论文1篇(杨天潼);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2篇,其中SCI论文3篇,中文核心论文15篇;发表一般论文13篇。
3. 本年度研究院教师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项2项。张保生教授的专著《证据科学纶纲》,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21年1月)。
(三) 学术交流与合作
1. 证据科学春秋季论坛
2021年4月14日至4月21日,主办法大—京师证据科学高端论坛(2021年证据科学春季论坛),本次论坛以《我国刑事证据制度的最新发展——最高人民法院刑事诉讼法解释专题系列讲座》为主题,邀请了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张保生教授、张中教授、施鹏鹏教授、吴洪淇教授、褚福民副教授,以及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王发旭律师、刘志民律师、王朝勇律师、王殿学律师、毛伟律师等多位知名学者与实务专家,分别主讲了题目为《刑事诉讼法解释与刑事证据制度的发展》、《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实践困境》、《技术侦查取证及技侦证据的使用》、《排除合理怀疑的中国化路径》的四场精彩讲座。利用网络直播的模式,为全国在校法学生和法律工作者提供了学习的机会,收获了良好的反馈,效果显著。
2. 举办证据科学国际研讨会——《证据法哲学》《欧洲法庭科学评价报告指南》及《证据科学译丛》(11册套书)发布会暨研讨会。
2021年5月20日,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迎来十五周年院庆,作为十五周年院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证据科学》杂志共同主办的证据科学国际研讨会——《证据法哲学》、《欧洲法庭科学评价报告指南》及《证据科学译丛》(11册套书)发布会暨研讨会在法大法庭科学技术鉴定研究所五楼学术报告厅举行。马怀德校长出席了开幕式,并做了重要讲话,教育部社科司司长徐青森为证据科学研究院十五周年院庆致辞。
3. 开展北京地区禁毒社工管理问题研讨会
2021年5月26日,北京市公安局禁毒总队委托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与社会学院,联合组织广东联众戒毒社会培训中心、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等外部学者以及禁毒社会工作实务领域专家,围绕北京地区禁毒社工管理问题进行研讨。
4. 主办“2021医疗损害鉴定理论与实务跨界学术交流会”
5月29日,由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北京卫生法学会主办,弘德网、中国法医学会医疗损害鉴定专业委员会协办的“2021医疗损害鉴定理论与实务跨界学术交流会”在法大鉴定所成功举办。本次会议采取线下交流、线上同步直播的方式,来自公检法、卫生、高校、律师、鉴定机构等部门或行业,线下限额90人,线上共计16000余人次参加会议。本次学术交流会邀请行业内外专家学者,从跨学科、跨专业、跨领域等不同视角剖析了我国当前医疗损害鉴定的模式和现状,从理论研究与实务应用方面探讨了医疗损害鉴定面临的困惑及制度构想等问题。
5. 主办第五届法庭科学/司法鉴定标准建设研讨会
2021年11月27日,由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北京司法鉴定业协会、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及法大鉴定所共同主办的第五届法庭科学/司法鉴定标准建设研讨会成功线上举办。来自公安、检察、法院、科研高校、司法鉴定、医疗卫生、保险、律师等部门或行业,共计300余家单位、在线1.67万余人次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四) 重点实验室工作
本年度召开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十三次全体会议,组织2020-2021年度开放课题立项及2021年开放课题结项工作。
2021年5月19日,证据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十三次全体会议在法大法庭科学技术鉴定研究所召开。会议由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刘耀教授主持。重点实验室主任张保生教授,学术委员会委员沈敏教授、陈建华教授、夏锦尧教授、卞建林教授、王进喜教授,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赵东教授出席了会议。
会议审议了《2020年度重点实验室工作报告》,听取并审议通过了《2021年重点实验室工作要点》。审议通过了10项已立项课题的变更申请,3项已立项课题的结项申请。会议评审了2020-2021年度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31项,决定对其中11项课题予以资助。
会议提出了建议增补学术委员会委员名单,增补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院长王旭教授为学术委员,全体学术委员表决通过。
本年度,学校核拨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35.2万元,相较重点实验室需要支出的预算严重不足,致使本年度结项开放课题和新立项开放课题无法支出。
(五) 双一流建设
本年度研究院双一流建设获得经费资助39万元,另有300万元为实验室房租。
各子任务负责人根据2021年度“双一流”申报的各项任务,对标目标责任制,开展相关研究。由于双一流经费大幅削减,本年度在有限的经费支持下,完成了3项建设任务: 1.证据科学论坛(春季论坛和秋季论坛)(负责人:赵东);2.国外著名教授课程方阵(负责人:张保生、褚福民)3.支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级司法鉴定机构建设,负担部分房屋租赁费。
本年度我院“双一流”目标完成和经费执行情况良好(经费执行率为100%。)
本年度根据学校双一流工作安排,研究院完成了双一流相关材料的撰写和上报工作。1月,完成了2021年度“双一流”建设任务申报和预算编制,2021年度中央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特色发展引导专项资金项目预算调整和修改;3月,完成了2020年度双一流建设绩效自评工作;7月,完成了2022年中央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和特色发展引导专项资金项目申报和算编制工作。
(六) 北京市高精尖学科建设
1.高精尖学科年度任务开展情况
本年度证据科学北京市高精尖学科获得经费资助300万元其中2020年经费100万元,2021年经费200万元,支出经费300万元,经费执行率为100%(最终支出数额以财务处审核为准)。
主要开展了四大研究方向研究任务:
研究方向一证据科学理论研究(总负责人:张保生);研究方向二法庭科学技术研究(总负责人:王旭/王元凤);研究方向三证据科学国际化发展(总负责人:赵东/杨天潼)研究方向四证据科学人才培养(总负责人:张中)。
其中2020年高精尖经费主要支持了12项研究任务:
任务1证据法学一流本科课程建设调研(负责人:张保生);任务2证据科学跨学科对话论文集(负责人:张保生、林静);任务3法庭科学PTP计划,(总负责人:王旭);任务4法庭科学所OA系统升级(APP)(负责人:王元凤);任务5医疗损害鉴定前沿问题学术研讨会(负责人:王旭);任务6证据科学文化传承与创新,(负责人:赵东),6.1法庭科学博物馆——法庭科学译丛(负责人:赵东),6.JFSM英文期刊(负责人:赵东);任务7:法庭科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负责人:赵东/杨天潼)7.1法医脑科学及虚拟平台建设——法医影像学人工智能工作站(负责人:杨天潼)7.2法医学单细胞基因组研究平台——小鼠施万细胞自噬的分子机制研究(负责人:于天水)7.3声像资料及电子数据学平台建设(负责人:曹洪林)7.4交通事故鉴定平台建设--大功率LED(发光二极管)现场勘查光源的研制(负责人:刘斌)7.5法医核酸定性与定量平台建设/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平台建设(负责人:袁丽/王元凤)7.6毒品爆炸物快速检测平台建设(负责人:郝红霞)7.7文件检验智能化平台建设(负责人:李冰);任务8证据法实施问题研究(负责人:张中);任务9《证据科学》杂志建设(负责人:刘鑫);任务10证据科学国际知名教授课程(负责人:褚福民);任务11全国证据科学博士生博士后论坛(负责人:吴洪淇);任务12证据科学、司法文明数据库(负责人:褚福民)。
2021年高精尖经费主要支持了以下8项研究任务:
任务1证据科学、司法文明数据库(负责人:张保生、刘世权);任务2法庭科学标准建设与国际化研究(负责人:王旭);任务3法庭科学工程技术转化和应用示范(负责人:郝红霞);任务4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前沿理论与标准探索(负责人:王元凤);任务5科学证据的解释与评价(负责人:王元凤);任务6国家级司法鉴定机构建设(负责人:王元凤);任务7JFSM英文杂志(负责人:赵东);任务8法医分子病理学研究(负责人:赵东)。
2.顺利通过高精尖学科中期考核评估
本年度证据科学北京市高精尖学科参加了北京市教委组织的中期考核评估工作。完成了《证据科学-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建设中期考核自评报告》的撰写和上报工作。11月19日,北京市教委公布了中期考核评估结果(京教函[2021]652号),证据科学高精尖学科评估合格。
经过三年的建设,证据科学高精尖学科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师资建设及国际交流等方面全面提升了学科建设水平。
(七) 目标责任制情况
11月—12月,学校启动了2021年目标责任制考核工作,我院完成并提交了《证据科学研究院2021年度处级领导班子任期目标责任制考核工作总结》,根据统计,本年度我院建设任务完成率约为75.4%。
(八) 学位点评估工作
为迎接教育部学位点评估和相关考核,我院建立学位点评估小组,组织完成了学术型和专业型学位授权点基本状态信息表与年度报告。
(九) 编制“十四五”发展规划
本年度,在学校发展规划处的统一部署下,对我院“十四五”发展规划进行多次讨论和修改,于12月初提交定稿。
研究院将全面贯彻学校“三步走”的战略构想,为我校逐步实现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法科强校的总体发展目标贡献力量。我院计划到2025年,证据科学交叉学科稳居国内领先地位,步入世界一流行列,证据法学与法庭科学的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明显提升。
二、教学与人才培养工作
(一) 教学情况
1. 课堂教学工作
2021年,我院共开设111门次本科生课程,其中法大鉴定所承担我校本科90门次、1504课时的法庭科学实验课程,开设2门次本科国际课程,及为其他学院讲授19门次专业课程。
本年度,为本院硕士、博士研究生开设79门次研究生课程,我院26名教师参与研究生授课任务,外请了院外42名教师讲授28门次课程(含3门国际课程)。
2. 课堂外教学
导师日常组织学生开展读书会、读书报告、学期论文指导、学术问题讨论等,举办证据科学春、秋季论坛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加强专业学习和科研能力,提升综合素质。
教师带学生开展调研活动,例如:12月6日下午,我院证据法学研究所副教授汪诸豪携学生研究团队赴北京互联网法院进行交流访问。参观展示区以极具视觉冲击力的方式呈现了北京互联网法院以互联网为依托的办案方式,向师生介绍了互联网法院的办案流程、制度与技术、网络法庭展厅及互联网法院未来发展与建设等主题。
(二) 教学研究情况
1. 教学项目与奖励
我院张中老师的《法律硕士(法庭科学)教学质量提升机制研究》获批2021年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林静老师的《证据法学》获批研究生优质线上教学课件。杨天潼老师和褚福民老师获得2020-2021学年度优秀教学奖。
2. 通过多种渠道创新基层教学活动形式。
本年度教学周每月至少开展4次基层教学组织活动。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共同成长的载体,形式包含集中交流,深入讨论,轮流讲课、实践教育等方式,内容包含政治理论学习、实践教育、教学科研业务能力等内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 人才培养情况
1. 招生工作
(1)组织完成了2021年研究生招生、复试、迎新工作。
2021年共录取新生90人,其中法律硕士48人,证据法学硕士15人,证据法学、司法文明博士27人。硕士优秀生源70%以上,高于学校平均水平,第一志愿录取率100%,高于学校平均水平。
(2)组织2022年硕士生推免工作。
7月份组织证据院第五届优秀大学生夏令营工作,共有85名学生报名,选拔50名学员参加, 9月份组织推免生复试工作,共有61名学生参加。通过夏令营和9月份的推免,共录取推免生27人,其中法学硕士(证据法学)9人,法律硕士18人。
(3)在校生人数
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研究生327人,其中硕士研究生 190人,博士研究生 137人。
2. 组织和推选研究生创新实践项目工作
组织我院学生积极申报硕士、博士研究生创新实践项目,并对组织实施硕士项目评审、对上一年度的创新项目进行验收。
本年度,硕士研究生申报研究生创新项目32项,推选立项16项;博士研究生创新申报9项,推选9项;推选4项博士论文资助项目。
组织学生申报2021年研究生学期论文和读书报告竞赛项目,其中硕士申报16项,获批立项3项;博士申报7项,获批1项。
3. 组织完成了年度毕业论文答辩、博士论文预答辩等工作。
分别在6月份和12月份组织完成了83人次的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
分别在6月份和12月份组织完成了29人次博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预答辩工作。通过预答辩,强化质量意识,在各级论文抽检中均无“问题论文”。
4. 各类奖学金、助学金的评选工作
根据学业成绩排名,评选校级学业奖学金与助学金、国家奖学金。
另外,我院还设立有南天麒麟、天津津实、律通奖学金,发挥评优的学业导向作用;今年,在科研方面,新增“瑞源德邻”优秀科研论文奖和创新项目奖。学院奖学金额度在3000-10000元,助学金额度在2000-5000元范围的奖助水平,学生实际获得奖助覆盖面接近百分之九十。
5. 学生成果情况
18级博士:7篇(C类1篇,C扩2篇,D类4篇)
19级博士:16篇(C类8篇,D类8篇)
20级博士:13篇(C类2篇,D类11篇)
(四)优化管理方面
1. 建章立制,加强师德建设
2021年2月28日,经党政联席会讨论通过,发布了《证据科学研究院法律硕士课程考核管理试行办法》,规范了教师在课程考核与成绩管理的要求,增强了工作原则性,进一步保障师德建设工作有序开展。
强化导师责任,要求导师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加强课堂教风管理、毕业论文管理,优化中期分流与毕业论文的控制过程。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了师德制度体系建设。
2. 注重教学质量,健全反馈机制
重视课程教学质量督查反馈机制,主管领导经常带领教学办人员深入课堂了解课堂教学情况,真实掌握一线教学情况,为改进教学工作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出建议,督察提升教学质量。注重学生反馈,深入考察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等情况,全面掌握教风学风建设情况,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
为把控教学质量、规范教学安排,法大鉴定所开展了实践教学现场教学评分管理工作。共开展现场教学评分19次,针对教学内容、讲解示范、教学安排、教学演示和师生互动等五个方面进行打分记录,并对个别教师教学安排提出改进建议,保证教学质量。同时做好实践教学记录工作。
3. 疫情防控期间的人性化教学管理与服务
疫情期间,严格遵守学校防控要求,教学秘书配合学校、为师生提供人性化的管理与服务。
包括:为校外教师办理入校手续;因疫情原因需要多次办理的调停课工作;引导国外和高风险地区教师采用线上授课方式,了解师生授课听课情况,及时协助师生解决问题,确保线上授课的安稳有序进;协助师生建立微信群等辅助沟通渠道等。
法大鉴定所贯彻执行2020年秋季学期起开始实施的《证据科学研究院实践教学学生入所流程》、《实验员管理办法(疫情期间版)》与《实践教学实验室学生须知(疫情期间版)》。视疫情突发情况,本年度多次调整实践教学计划。在与教务处人员密切配合下,多次突发教学调整任务均顺利完成。
4. 导师考核与学位委员会换届
9月份开展和完成了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的年度考核与推选工作。今年推选王晨辰为新入职硕士生导师。10月份完成了2021级新生导师双选工作。12月完成证据科学研究院学位分委员会换届选举。
三、学生工作
2021年度,院学工办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护与学生教育培养两手抓,工作中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指导开展各项学生工作,将党史学习教育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习百年党史、学习习近平新时期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庆祝建党100周年七一讲话精神,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中贯彻“三全育人”精神,切实做到组织育人、网络育人、实践育人,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理想信念,发挥学生党支部的作用,严格按照要求开展各项党员活动;开展职业指引、实习实践、社会公益等活动,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一) 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安全稳定工作
依靠党支部与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引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学生心理工作和安稳工作。学生党支部活动按要求高标准开展政治理论学习,通过开展主题研讨、讲党史故事、书记讲党课、小组党课、实地研讨、电影党课等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学习党的伟大奋斗精神,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理想信念和发展目标;定期关注确保学生政治思想稳定,身心健康和校园安全稳定工作。坚持定期排查机制,心理健康全员关注,了解需要帮助的学生并做好引导帮扶工作;充分发挥学生党团组织、研究生会的作用,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思想动态,及时发现、了解与关注学生日常,做到学生心理问题的总体把握。
(二) 做好疫情期间的防疫与安稳工作
疫情期间,严格、及时、准确、完整地进行信息传达,依靠制度的严格执行与高度责任心做好防疫与安稳工作,同时,引领学生全面参与全民抗疫工作中,实践中涌现出不少动人的抗疫志愿服务的先进事迹。
(三) 开展第二课堂,服务学生全面成长与发展
在学业方面完成了校学业奖学金的评选,院蓝天麒麟、天津津实奖学金评选,发挥评优的学业导向作用;科研方面,新增“瑞源德邻”优秀科研论文奖和创新项目奖、协助开展春季论坛等,为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搭建平台;针对新生,张保生教授讲授以“中国证据法治轨迹与步伐”为主题的 “新生第一课”,举办师生见面会、小组经验交流会等系列专业适应教育;等等。通过开展第二课堂主要工作,服务学生全面成长与发展。
(四) 努力做好学生就业工作
就业工作常抓不懈。开展就业教育、就业咨询、就业经验交流,为学生实现理想就业提供最有力支撑。截至2021年8月31日,统计就业率为97.2%,全院毕业生仅有2名同学暂未就业。下半年主要开展2022届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
(五) 做好毕业与迎新、学生两校区的搬家等工作
做好“迎来送往”工作。顺利完成两校区的迎新准备工作、新生政审以及档案的收集与整理、2020年级搬往学院路校区的搬家工作,参与做好夏令营招生工作。开展2021级新生开学典礼和适应教育,引导新生、认真做好2021届毕业典礼活动,开展毕业季系列活动,对毕业生使毕业生走得放心舒心。
(六) 做好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发挥组织育人效果
2021年,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员发展工作数量增加但依然确保质量。严格按照党员发展实施细则,择优推荐发展对象,全年共发展学生党员31名,很好发挥了组织育人的作用。
四、师资队伍建设
(一) 在编人员情况
1. 人员概况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我院在编人员57人,校聘非事业编1人。其中专任教师(科研型B类)30人,专职鉴定人18人,专职编辑2人,辅导员岗2人,管理岗4人,工勤岗1人,专职会计1人(非事业编)。
2. 专任教师概况
证据科学研究院目前有专任教师30人,其中证据法学研究所11人,法庭科学研究所19人(包括工伤1人、长期病假1人,该2位教师不计入目标责任制考核人数)。以下统计按照专任教师有效人数28人计算,全院共有正高级职称教师10人,占比27.21%;副高级职称13人,占比46.43%;中级职称5人,占比17.86%。拥有博士学位教师22人,占比78.57%。4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18人,占比64.29%。具有出国经历(六个月以上)教师21人,占比75%。
3.兼职教授与兼职实务导师
本年度,我院向学校人事处报请获批聘用9位校聘兼职教授,32位院聘兼职实务导师。
(二) 顺利完成年度考核工作
1. 专任教师考核
本年度共27位教师参加考核,2人因病假、1人因海外提升期间未参加考核;考核结果如下:
师德优秀5人:张海东、王元凤、褚福民、胡纪念、于天水;年度优秀4人:张海东、王元凤、褚福民、胡纪念;考核基本合格1人:吴丹红;其余人员师德考核、年度考核均为合格。
2. 非专任教师考核
参评人数30人,其中处级领导干部4人,辅导员1人,管理岗3人,技术工人1人,其他专技21人,考核结果如下:
师德优秀比例20%(6人):杨俊青、张楚天舒、项剑、纪伟、朱海标、王晶;年度优秀比例14%(4人):杨俊青、张楚天舒、项剑、纪伟;其余人员年度考核合格。
(三) 岗位聘任工作
1.教师岗位聘任
本年度,根据学校岗位聘任工作安排,我院于9月-11月开展了2021年度专任教师岗位聘任工作。汪诸豪在副教授岗位上晋级六级,王晨辰初聘讲师九级,目前聘任结果尚未发文。
2.其他专技岗位聘任
本年度,李珊、纪伟、陈宇星3人申请并获认定其他专技司法鉴定系列中级十级岗,马翊迅、王宇聪、王潇逸、毛子怡 张金佩、高思雪、靳康佳等7人申请并获认定其他专技司法鉴定系列十二级岗。
(四) 本年度教职工获奖情况
张保生教授的专著《证据科学纶纲》,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21年1月)
王元凤教授被北京市司法局评选为“北京榜样最美法律服务人”
褚福民、杨俊青、项剑荣获2021年校级优秀共产党员
刘璐荣获2021年校级优秀党务工作者
杨天潼老师和褚福民老师荣获2020-2021学年度优秀教学奖
赵东荣获2021年度教职工之友
刘璐荣获2021年度优秀工会工作者
纪伟荣获2021年度工会工作积极分子
(五) 人员异动情况
2021年度,我院新入职行政管理人员1人:顾滋偌,安排在研究院综合办公室。退休教职工1人,张保生教授2021年7月份退休;调出1人,吴洪淇教授于2021年6月调出。
五、国际交流合作与外事工作
2021年,我院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开展了以下方面国际交流工作。
(一) 成功举办证据科学国际研讨会
2021年5月20日,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迎来十五周年院庆,作为十五周年院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证据科学》杂志共同主办的证据科学国际研讨会——《证据法哲学》、《欧洲法庭科学评价报告指南》及《证据科学译丛》(11册套书)发布会暨研讨会在法大法庭科学技术鉴定研究所五楼学术报告厅举行。
(二) 开设线上国际课程
(1)2021年4月21日至5月19日,由美国西北大学法学院约翰·亨利·威格莫尔(John Henry Wigmore)特座教授Ronald J. Allen讲授《Introduction to the Law and Field of Evidence》,该课程在帮助学生了解证据法理论框架的同时,融入了理论前沿问题,突出比较思维,极具启发性。
(2)2021年5月20日至2021年6月5日,刘大群教授(国际刑事法庭余留机制(MICT)法官、联合国前南斯拉夫问题国际刑事法庭(ICTY)副庭长、卢旺达问题国际刑事法庭法官),以远程视频方式讲授《国际刑事审判机构的程序与证据规则》,此次授课是在统筹推进国内法治与涉外法治,加快培养具备全球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精通涉外法律的涉外法治人才的大背景下进行,极具理论与现实意义。
(3)2021年12月6日至2021年12月28日期间,由洛桑大学刑事司法学院(The School of Criminal Justice University of Lausanne)特座教授Alex Biedermann讲授《Introductory thoughts on evidence evaluation and the role of the forensic scientistAlex Biedermann》,该课程主要解释并探讨了在各种类型的法庭科学证据中的证据解释基本原则与评价规则,以展示各种假说与真实案例的方式,讨论了各种在司法实践活动中可能遇到的真实问题,并借此阐明了各类主体,诸如法庭科学研究人员、检查官、法官以及律师等,是如何通过对基本原则的应用对报告进行初步评价、参与司法实践活动,并通过对各类科学证据进行逻辑严密、清晰透明、不偏不倚的深入分析判断,进而解决实际问题的。这些原则在世界各国的普遍应用,广泛而深刻地塑造了法庭科学的报告范式,值得我们认真学习与思考。。
受疫情影响,三门国际课程均采用线上视频授课,同时,因为在线授课的灵活性,听课人群不仅包括我校本科生、研究生、教师,还有其他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社科院、上海交通大学、大连海事大学、西南政法大学、西安财经大学、成都大学等高校的师生,还有外交部、司法部等实务部门专家以及警察、法官、检察官、执业律师等法律工作者参与旁听,践行了开门办学的宗旨,进一步拓展了证据科学研究院的社会影响力。
(三) 111计划证据科学创新引智基地
我基地收到《教育部办公厅、科技部办公厅关于公布2020年度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验收成果的通知》。其中,我基地的验收结果为“整改”。2021年10月18日,张保生教授、张中教授、王福平副处长、褚福民副教授针对111计划证据科学创新引智基地的整改问题,赴科技部拜访,与科技部外国专家司李处长、工作人员胡灵山进行了交流。我们根据两部办公厅反馈的整改意见,并结合拜访科技部相关主管部门的反馈意见,认真研究制定了整改措施,向学校进行汇报,并提出了申请划拨配套经费的请示。目前,相关整改工作在推进之中。
(四) 加强与外国专家的沟通、交流
尽管新冠疫情对国际交流工作带来了巨大影响,但是我院仍然通过多种方式与外国专家保持联系,包括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的Andrew Ligertwood教授,英国诺丁汉大学的Paul Roberts教授等。
(五) 严格线上审批,我院教师积极参与国际学术活动
根据教育部和学校国际交流处的要求,我院进一步加强线上国际交流活动的管理和备案工作,及时向老师们传达了相关要求,并且对教师参与线上国际会议、举办讲座的情况,及时与国际交流处进行沟通,办理报批手续,确保线上国际交流活动依规进行。
林静老师2021年9月15-17日线上方式参加亚洲法律学会第18届年会;汪诸豪老师2021年8月6日线上方式参加美国证据法夏季论坛。
六、证据法学研究所
(一)推进《中国司法文明指数报告2020》发布会的举办
由于新冠疫情影响,2021年并未举办《中国司法文明指数报告2020》发布会,但是围绕《中国司法文明指数报告2020》的准备工作一直在进行。《中国司法文明指数报告2020》是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继《中国司法文明指数报告2019》之后的第七个年度报告。该报告根据课题组从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独立收集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而形成。目前,问卷调查的数据统计分析工作仍在继续。
(二)举办法大—京师律所证据科学高端论坛(2021年证据科学春季论坛)
注:已在学术活动中介绍,不再赘述。
(三)协助组织讲授了证据法学高级研讨班培训
证据法学研究所部分老师主讲了在海南举行的、由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的证据法学高级研讨班,围绕《证据法学》教材(第三版)相关内容对来自全国的100多名教师、律师、法官等进行了讲授培训活动。
(四)证据法学课程申报一流本科课程
由张保生教授主持的、以证据法学研究所老师为主申报的证据法学课程获得学校一流本科课程资助。目前已经完成线上录制工作。
(五)组织开展证据法所教师集体备课
本年度下半年证据法所一共组织了3次次集体备课活动,分别邀请了法庭科学研究所和学院之外的专家(王元凤、刘世权、熊秋红、李强等老师)主讲。主题包括证据法学前沿问题、科学证据评价与解释、科学证据的错误率等。交叉集体备课促进了两个研究所老师之间的学术交流,同时也为青年老师的成长提供了很好的学术氛围。
(七)继续开展《证据科学数据库》建设
对法规、图书、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会议、项目等资料分类整理、上传,为证据科学教学、研究提供资料服务。
七、鉴定与社会服务(法庭科学研究所)
(一)机构与人员设置情况
1.机构设置
两大部门9个专业科室。研究所的内部设置有法医学部和物证技术部两大部门,并细分为9个专业科室。法医学部包括法医病理、法医临床、法医精神病、法医生物学、法医影像学室等5个专业科室;物证技术部包括文件检验、声像资料和电子数据、交通事故车辆与痕迹鉴定、微量物证与毒物毒品鉴定等4个专业科室。
设有法庭科学教研部。负责法庭科学所本科生实践教学与研究生实验、科研(含工程中心)兼管全院伦理、英文杂志编辑部、法庭科学博物馆等教学与研究的相关工作。
设有综合部。包括质控办、财务室、后勤办、客服办等4个行政管理科室。
2.人员情况
法庭科学研究所人员总数82人,其中鉴定人51人,鉴定人助理18人,行政人员13人。鉴定人数量较2020年增加2人,人员结构、质量稳中有增。
(二)确保实验室安全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2021年,法大鉴定所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的决策部署,积极响应教育部和北京市教委及我校安全生产的号召,高度重视实验室安全问题。
1.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
2021年重新修正完善了包含《ZJKX-S-02-2016 安全责任管理条例》等共计24个体系文件。完善我院危化品管理流程,统计所有实验室内存有的危化品种类、数量、储存地点、储存环境、责任人及使用情况等,安全检查时重点关注,确保不同种类危化品分别存放。并依据实验室实际情况,在学校的支持下建立了危化品管理系统,实现全流程监控。
2021年5月25日,受教育部高教司、科技司委托,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委派检查组一行5位专家莅临我所进行实验室安全现场检查与调研,反馈了检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我所高度重视,严肃对待,认真研究,并按要求进行整改和巩固提升。
2. 加强消防安全管理
法大鉴定所高度重视消防安全工作。2021年度,质控部门先后开展了年度消电检活动,以及日常消防设施年检、维护、保养工作;组织开展了年度消防宣传、演习活动;协助合同委托单位完成消防中控设施日常故障排除;协助合同委托单位处理日常消防中控报警隐患;同时积极配合属地消防管理部门完成消防检查工作。
为进一步加强法大鉴定所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提升全体人员消防安全方面的防范意识和技能,2021年10月19日,法大鉴定所特别邀请中国政法大学保卫处韩威老师一行来所就消防安全进行专项培训。全所人员参与了本次安全培训。通过此次消防安全专项培训,全体员工进一步加强了消防安全意识,熟悉了各种消防设备的使用方法,将“安全无小事” 真正地落实在鉴定工作过程中。
3、加强疫情防控
防疫常态化以来,法大鉴定所严格落实学校各项工作部署,要求每位成员切实发挥包联作用,确保全所高度重视、落实责任、密切配合、严格防控。按照相关规定对疫情进展进行密切监控,及时发布疫情防控信息和管控文件,超前部署疫情防控工作。
鉴于疫情防控任务艰巨复杂,法大鉴定所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坚持做到员工每日测体温登记;外来人员门卫扫码登记;每日两次环境消杀;员工不聚集保持相对安全距离;公共场所戴口罩;未经审批不得举办线下会议等。
在采取多种措施加强防控工作的基础上,法大鉴定所坚持对疫情防控进行科学引导。通过网络宣传和展板公示等多种方法,宣传引导广大员工不传谣不信谣,从自身做起,让防控疫情成为共识。同时向群众介绍新型冠状病毒的相关防控知识,营造防控疫情的浓厚氛围,形成人人参与、人人支持的全民防控局面。
(三)质量至上 鉴定业务逆势上扬
法大鉴定所是北京唯一一家面向社会的国家级司法鉴定机构,鉴定业务范围涵盖法医、物证技术和声像资料等三大类十九个领域,长期秉承“科学鉴定、公正服务”的宗旨开展鉴定活动,始终把鉴定质量管理放在首位,探索并制定了科学规范的司法鉴定质量管理体系。
2021年3月15日,法大鉴定所召开了全体员工参加的“司法部关于司法鉴定行业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动员部署会。会上各专业室就专项治理工作中的重点问题展开深入讨论,会议认为法大所应始终增强风险和服务意识,始终秉持“质量至上”的鉴定服务方针,将规范鉴定体现在每一起鉴定案件中。同时提高协作管理意识,做到科学合理的鉴定,为司法审判提供有力证据。鉴定所质控办分别于4月和11月,进行了两次档案抽查工作,通过核查鉴定档案,保障和提高鉴定质量。
截止2021年11月,法大鉴定所共完成各类司法鉴定9000余件,与去年同期比较鉴定数量增长50%。与鉴定数量增长的趋势之相反,鉴定投诉量显著下降。2021年共收到司法局协会转投诉23件,投诉率为2.56‰,较去年同期3.17‰明显降低;其中有效投诉1件,较去年同期4件也明显下降。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在司法鉴定环境持续紧张的态势下,取得上述成绩实属不易。
(四)法庭科学博物馆建设
法庭科学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家集法庭科学(含法医学与物证技术)文献文物收藏、宣传教育和科学研究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学术研究机构。也是法庭科学文化研究中心的科研平台,属“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重点研究任务之一。从2011年开始筹备建设,2016年5月20日正式开馆。其规模和水平在亚洲地区尚属首创之列。法庭科学博物馆主要任务是作为向国内外相关学术研究机构和社会大众推介宣传中国法庭科学发展历史的窗口,传承中华优秀法治文明和科技文明的研究基地。
2016年开馆后,在学校宣传部的指导带领下,先后加入全国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加入中国博物馆协会、成为北京高校博物馆专委会会员,2018年入选“RONG聚法大——十佳校园文化品牌”, 2020年证据院因法庭科学博物馆建设荣获中国政法大学文化建设先进集体。
2021年6月3日,我校党委宣传部、图书馆、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一行专家及领导到我院法庭科学博物馆参观并座谈交流。会上展示了博物馆建设的成果,并介绍了博物馆的建设主旨、任务及发展愿景。
(五)行业引领 CNAS-PTP复评审顺利通过
通过能力验证提供者认可,对于实验室技术能力的提高、人员素质的提升、质量控制体系的完善、加强实验室在国际同类实验室间的知名度等各方面均具有良好、积极的影响作用。一个集检测、校准、能力验证提供者于一身的综合机构是彰显机构实力、积极响应国家、国际实验室认可政策,以及引领行业发展的新名片。作为全国首家通过认证认可、国家级资质认定和能力验证提供者的高校司法鉴定机构。法大鉴定所充分发挥高校的中立性和公信力在司法鉴定工作中的优势,坚持促进司法鉴定的公正和权威,确保为首都和全国提供高质量的司法鉴定服务。
2021年9月,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组织专家组,对法大鉴定所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能力验证提供者(PTP)复评审现场评审活动。受疫情影响,本次评审采取了现场评审和远程评审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自2018年8月1日法大鉴定所建立PTP质量管理体系至今,法大鉴定所已顺利通过了PTP初评和一次监督及扩项评审。本次评审旨在审核我所已获PTP资质的各专业项目运行情况。本次评审过程中,各位专家严格按照CNAS-CL03等认可准则对法大鉴定所相关专业项目的全要素进行了审核。经过为期两天的现场评审,各位评审专家充分肯定了法大鉴定所自获PTP资质以来开展的相关工作,并一致认为我所现有能力验证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已获资质的各项目运行状况良好。法大鉴定所已获PTP资质的各专业项目均顺利通过此次复评审。
通过CNAS-PTP复评审之后,为服务鉴定行业质量控制。我所随即开展了法医病理、法医物证、文书鉴定等领域能力验证活动。
(六)培训与交流工作
法大鉴定所采取线上、线下方式共举办包括法医临床司法鉴定人转岗培训、第五届法庭科学/司法鉴定标准建设研讨会等在内的8次教育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
1. 《<法医临床学视觉电生理检查规范>解读》网络公益培训讲座
2021年1月24日,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视觉电生理学组、法大鉴定所和高视医疗集团联合主办的《<法医临床学视觉电生理检查规范>解读》网络公益培训讲座,共吸引了5200余人在线聆听。此次活动,王旭院长作了专题培训并现场答疑。
2. 开展证据北京地区禁毒社工管理问题研讨会
2021年5月26日,北京市公安局禁毒总队委托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与社会学院,联合组织广东联众戒毒社会培训中心、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等外部学者以及禁毒社会工作实务领域专家,围绕北京地区禁毒社工管理问题进行研讨。
3. 主办“2021医疗损害鉴定理论与实务跨界学术交流会”
2021年5月29日,由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北京卫生法学会主办,弘德网、中国法医学会医疗损害鉴定专业委员会协办的“2021医疗损害鉴定理论与实务跨界学术交流会”在法大鉴定所成功举办。本次会议采取线下交流、线上同步直播的方式,来自公检法、卫生、高校、律师、鉴定机构等部门或行业,线下限额90人,线上共计16000余人次参加会议。本次学术交流会邀请行业内外专家学者,从跨学科、跨专业、跨领域等不同视角剖析了我国当前医疗损害鉴定的模式和现状,从理论研究与实务应用方面探讨了医疗损害鉴定面临的困惑及制度构想等问题。
4. 最高检检察技术信息研究中心来所技术交流座谈
2021年7月13日上午,最高检检察技术信息研究中心主任刘喆,副主任袁茵,二级巡视员周颂东,二级巡视员程剑锋,司法鉴定中心副主任李佳、司法鉴定中心法医室高冲等一行领导莅临证据科学研究院开展技术交流座谈。证据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张保生教授、党委书记兼院长王旭教授、党委副书记杨俊丽,及证据法所、法大鉴定所的代表等参加了本次座谈会。
5. 开展法医临床司法鉴定人转岗(岗前)培训暨人身损害标准培训
根据司法部《司法鉴定教育培训工作管理办法》(司规[2021]1号)》《关于开展法医临床司法鉴定人转岗培训工作的通知(司发通[2009]95号)》规定,结合各地法医临床司法鉴定工作实际需要,法大鉴定所分别于2021年7月24日至7月28日和8月14日-18日,组织开展了两期法医临床司法鉴定人转岗(岗前)培训暨人身损害标准培训工作。来自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广东、安徽、山东、山西、江苏、内蒙古、黑龙江等地司法鉴定机构、医疗卫生部门等共计60余人参加了本次线上培训班。
6. 开展法医物证鉴定线上培训
2021年11月19日至11月20日,开展了为期2天的 “法医物证鉴定线上培训”,来自15个省市的公、检、法40多家单位的90余人参加了本次培训。
7. 主办第五届法庭科学/司法鉴定标准建设研讨会
2021年11月27日,由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北京司法鉴定业协会、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及法大鉴定所共同主办的第五届法庭科学/司法鉴定标准建设研讨会成功线上举办。来自公安、检察、法院、科研高校、司法鉴定、医疗卫生、保险、律师等部门或行业,共计300余家单位、在线1.67万余人次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8. 法大鉴定所与普华讯光签署电子数据存证平台项目合作协议书
12月24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二检察厅副厅长黄卫平一行到我院调研交流。参观交流之后,双方达成进一步合作意向,并就合作方案进行探讨。
(七)成绩斐然 社会公众媒体广泛关注和认可
法大鉴定所承担法庭科学相关科研项目等数量,科研水平和鉴定能力在全国司法鉴定机构中名列前茅。相关成果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并与其他机构开展广泛合作。
1. 接受司法部领导视察与司法鉴定行业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调研
3月24日,司法部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局副局长舒国华、司法鉴定工作处处长张效礼等领导莅临法大法庭科学技术鉴定研究所视察工作,并做司法鉴定行业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调研,对法大所现阶段司法鉴定实验室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绩表示了充分的肯定。我校副校长时建中参加调研会讲话,要求依据相关的规定和标准加强质量控制,持续提升司法鉴定质量。
2. 北京掌上12348(北京市司法局公众号)推出“走进行业标杆—法大鉴定研究所”
北京掌上12348(北京市司法局公众号)2021年3月31日推出以“走进行业标杆—法大鉴定研究所”的报道,介绍了法大鉴定研究所的特色:业务广泛、辐射全国,严格质量监督,积极发挥教育培训智能,在学术建设、文化创新、行业引领、疫情攻坚等方面引领司法鉴定行业的发展。
3. 北京市人大代表朱明明走访调研法大所
5月14日下午,北京市人大代表朱明明同北京市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处副处长晏涛、赵峰一行就人工智能在司法鉴定领域应用现状主题来法大鉴定所走访调研,调研中主动征询意见,解决建议、提案中涉及的实际困难与具体问题,双方就此相关问题进行交流。
4. 北京电视台《法治进行时》栏目记者探秘“法大研究所”
6月15日,北京电视台《法治进行时》栏目对法大法庭科学技术鉴定研究所进行专题报道,有力宣传了法大研究所,提升了法大研究所的权威性、公信力和社会影响力。
5. 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二检察厅到我院调研交流
12月24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二检察厅副厅长黄卫平一行到我院调研交流。参观交流之后,双方达成进一步合作意向,并就合作方案进行探讨。
6. 在区块链证据、大数据证据等前沿领域加强科研合作
2021年10月21日,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与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计量中心签署框架合作协议,双方宣布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目标,共建“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反窃查违证据研究实验室”,优先在区块链证据、大数据证据等前沿领域加强科研合作。
7. 获得群众认可,被媒体广泛报道,王元凤教授被北京市司法局评选为“北京榜样最美法律服务人”
法大鉴定所确保鉴定质量的服务宗旨,获得了群众的认可,并被媒体广泛报道。6月,北京市电视台法治进行时栏目组以“记者探秘法大研究所,揭开司法鉴定神秘面纱”对法大鉴定所进行了专题报道,法大鉴定所的鉴定获得了社会广泛赞誉和认可。法医临床专业室和法医生物学室等科室的多名鉴定人,获被鉴定人赠与的锦旗,表示对鉴定人公正鉴定的感谢。
12月17日,北京市司法局隆重举行“时代铸就英雄榜样凝聚力量”——司法行政系统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我院王元凤教授获得第一届“北京榜样·最美法律服务人”称号,并接受颁奖。
八、主办刊物
(一)《证据科学》编辑部
1. 2021年各期出版情况介绍
全年出版杂志6期,刊发论文情况见表1。每期印数2400册(含赠阅)。
表1 2021年1~6期刊发论文情况
期 号 |
总 数 |
证据 法学 |
证据 科学 |
法庭 科学 |
基金 课题 |
1 |
7 |
5 |
2 |
0 |
6 |
2 |
8 |
7 |
1 |
0 |
5 |
3 |
9 |
4 |
4 |
1 |
4 |
4 |
9 |
7 |
2 |
0 |
5 |
5 |
9 |
8 |
0 |
1 |
5 |
6 |
10 |
10 |
0 |
0 |
6 |
合计 |
52 |
41 |
9 |
2 |
31 |
2. 2021年1~6期专题选稿实际情况
2021年第一期我们组织了“民事诉讼委托鉴定司法指导文件专题”论文对民事诉讼委托鉴定的相关规定进行深入探讨,为从事相关领域工作的读者提供了有益的专业解读和理论支持。每年的专题文章策划对于聚焦理论和实务热点,提高杂志刊文质量有很好的推动作用,2022年我们还会继续根据情况策划相应的专题。
3. 收稿及审稿情况
自从2020年编辑部正式启用与中国知网合作的稿件采编平台以来,编辑部的收稿、审稿和发稿流程规范化日趋完善。目前基本实现所有的作者投稿都在采编平台在线完成三级审稿程序。
全年作者有效投稿量大约在139篇左右。作者直接投稿的稿件采用率继续增加。被录用的文章内容以证据法学为主,同时有少量法庭科学方面的论文,作者多为一线的教学科研人员和技术鉴定人员以及一些在校博士研究生。
4. 我刊被各大检索系统收录的统计情况
(1)《人大报刊复印资料》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收录转载5篇文章。比前一年增加了2篇。
(2)核心期刊相关数据
中国知网相关数据:2020年复合影响因子1.838(2019年1.282);综合影响因子1.069(2019年0.821),复合影响因子和综合影响因子较前一年都有非常明显的上升。
5. 编辑部的工作方面
2021年杂志进行了首届编委会任期届满的重组工作,征询遴选了第二届编委会专家候选人并正式确定编委会名单。新增14人,更换7人,其中外籍专家8人,国内专家30人。
除了每期杂志正常按期出版,编辑部在2021年圆满完成的另一项工作是正式开通并运营起来杂志官方微信公众号。这是目前融媒体时代的一个大势所趋的做法。微信公众号是对杂志纸媒体的一个补充,对于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扩大杂志的影响力、加强与作者和读者的连接互动有很好的助力作用。
6. 目前杂志存在的主要问题
(1)杂志一直以来面临最大的稿源偏少问题有了一定的改善,但高质量的稿件和权威专家撰稿的文章仍然不够;
(2)杂志稿费等相关成本支出问题长久没有得到解决;
(3)本院老师参与约稿、组稿和审稿的积极性普遍不高。
(二)JFSM编辑部
《Journal of Forensic Science and Medicine》(法庭科学与法医学杂志)是由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和我校证据科学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全英文国际专业期刊。期刊名缩写为JFSM(ISSN:2349-5014,E-ISSN:2455-0094; http://www.jfsmonline.com)。JFSM期刊广泛涵盖与法律问题交叉的科学与医学主题,专业领域涉及犯罪学、数字/多媒体科学、工程科学、法医人类学、法医临床学、法医齿科学、法医病理学、法医生物学、法医放射学、法医毒物学、法学、文件检验、法医精神病学与行为科学,等等。同时JFSM也接受法庭科学与法医学中技术和责任事故以及伦理相关问题的投稿。
自2015年5月出版第一期(创刊号)以来,JFSM期刊已正式出版了208篇学术论文。在社会各界的支持、JFSM编辑部以及编委们的不懈努力下,JFSM期刊于2017年4月26日被收录于DOAJ开放获取期刊索引系统 (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s);2020年3月JFSM期刊正式被Scopus数据库收录。
1. JFSM杂志出版情况
2021年度共上线4期杂志,正式出版19篇学术论文,其中包括原著论文6篇、综述性论文7篇、案例报道4篇和简讯1篇,编者寄语1篇。
2. 参加高起点新刊申报答辩工作会议
2021年9月2日,JFSM编辑部参加高起点新刊申报答辩工作会议,证据科学研究院院长王旭、JFSM期刊名誉主编张保生、编辑部主任赵东,兼职编辑马翊迅出席了会议。高起点新刊子项目由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办公室组织,以域选刊、前瞻布局、突出引领,在传统优势、新兴交叉、战略前沿、关键共性技术领域创办高起点英文科技期刊。以补短板、填空白和促进优质出版资源集聚为原则,重点支持优先建设领域创办新刊。优先支持领军期刊创办姊妹刊或子刊,优先支持集群化试点单位创办新刊。优先支持全国学会、“双一流”高校、中科院所属科研院所等学术实力强、具有相应办刊经验、所属出版单位社会效益突出、发展潜力大的办刊单位。
3. 扩大队伍建设
2021年,JFSM杂志完善编辑部人才队伍,新晋编辑助理1名。
九、其他行政管理工作
(一) 疫情期间,加强人员管理,做好安全与后勤保障
根据学校的统一部署,坚持信息打卡,严格管控教职工与法庭科学研究所聘人员的离京审批,制定疫情防控的各项工作实施方案,并报学校审批和备案。为教职员工与学生购买防疫物资,并尽早发放。给大家提供安全保障。
(二) 开展各类管理会议
2021年,我院共组织召开十四次党政联席线上线下会议,对于日常需要讨论的工作,及时在党政联席会微信群内开展讨论,部署和解决应急的工作。
(三) 加强制度建设
2021年共发布9个院发文,包括:机构设置与人员调整、岗位职责等的人事任命决议,及《证据科学研究院法律硕士课程考核管理试行办法》《证据科学研究院关于聘用兼职教授工作的暂行规定》《证据科学研究院关于统一学院管理岗位聘期及相关职能的规定》《证据科学研究院其他专业技术岗位考核办法》《证据科学研究院2021年终绩效奖励分配方案》等。
综上,2021年,证据科学研究院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克服困难认真开展学院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同时发现在学科科研、教学管理、人才培养、国际合作与交流、鉴定与社会服务等方面还有很多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我院将继续坚持立德树人根本指导,以“双一流建设”和目标责任制为抓手和指引,不断促进科研与学科、人才培养等方面建设,推动我院各项事业的创新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