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活动
厚德明法,格物致公: 厚德,一方面是指中国政法大学的所有学生都应该具有崇高的道德修养,要具有人文关怀、培养人文情操,学会做人。 明法,一方面是指无论法科还是非法科学生都要通晓法律,具备法学的知识结构体系;另一方面更表明中国政法大学的学生应成为昌明法治的主力军,...
讲座综述 | 证据科学研究院名家大讲堂:政法工作现代化

2025年11月11日,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名家大讲堂”系列活动在研究生院图书馆一楼会议室成功举行。本次讲座特别邀请了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讲席教授、中华法治文明高等研究院院长、《中国法学》总编辑、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黄文艺,主讲《政法工作现代化》。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刘艳红发表致辞,证据科学研究院院长彭文华担任主持人。出席活动的嘉宾包括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张中副院长、赵东副院长等教师,研究院师生共计七十余人参与了本次活动。

彭文华院长对黄文艺教授莅临中国政法大学表示热烈欢迎,并高度赞誉黄教授在法学理论与法治建设方面做出的卓越贡献。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刘艳红教授发表致辞,感谢黄文艺教授对学校工作的大力支持,强调政法工作现代化研究的开创意义,以及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价值。

黄文艺教授在分享中首先明确,政法工作现代化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标识性范畴,具有统领全局、支撑发展的重大意义。他指出,这一范畴不仅是统领新时代政法工作的基础性概念,占据着统领性、长远性、战略性地位,更在中国式现代化总格局中承担着骨干性、支撑性、保障性角色。政法工作现代化既是从传统到现代的深刻历史变革,也是政法领域全要素的系统性革新,更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工程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彰显了其丰富内涵与深远影响。

1DF38

围绕政法工作现代化的核心发展趋势,黄文艺教授系统解读了专业化、法治化、前置化、协同化、数字化、国际化六大关键维度。在专业化建设方面,他强调这是提升政法工作质效的关键所在,涵盖机构、队伍、管理、业务全要素革新,其中机构专业化需精准应对新型业务需求,队伍专业化要构建高校法学教育与在职培训协同的全周期培养体系,管理专业化旨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政法业务专业化,既包括政法机关各项业务工作的专业化,也包括党对政法工作领导的专业化。

关于法治化建设,黄文艺教授指出,政法机关作为法治实施专门机构,必须坚守法治轨道开展工作。这要求严格规范权力行使,依据法定职权履职尽责、严守法律红线、规制自由裁量权。同时要强化人权司法保障,通过完善保障机制、扩大保障范围、延伸保障链条提升保障水平。在矛盾化解中坚持法、情、理融合,依法定分止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在改革进程中以法治思维凝聚共识、以法治方式推进实施、以法治程序固化成果,实现改革与法治协同推进。

针对治理模式创新,黄文艺教授提出前置化与协同化的重要路径。他表示,政法工作需从传统事后处置转向事前预防,通过完善社会治安防控、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公共安全治理三大体系,从源头防范风险隐患,避免重蹈西方“诉讼社会”“监狱国家”的覆辙。在协同化建设上,要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构建政法机关内部联动、党政机关协同、社会力量参与、跨区域协作的四重协作格局,凝聚治理合力。

在数字化与国际化发展方面,黄文艺教授强调,数字化是政法工作现代化的重要动能。需将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融入党管政法、执法司法、政务管理、公共服务等各环节。目前,我国在数字警务、数字法院等领域已取得世界领先的发展成就。面对全球化趋势,政法工作需加强涉外机构队伍建设、扩大国际执法合作网络、开展涉外法治斗争、强化海外利益保护、参与国际法治体系建设,提升国际话语权与行动能力。

黄文艺教授在总结中指出,六大趋势仅是政法工作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服务便利化、社会治理社会化等诸多领域仍有待深入探索。他强调,政法工作现代化作为典型的中国式法治范畴,其理论与实践不仅为我国政法事业发展指明方向,更能为世界其他国家解决法治建设难题提供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他呼吁法学研究者们积极投身政法现代化进程,身体力行为建构中国自主法学体系献言献策。

讲座最后设置了互动交流环节,现场气氛热烈。师生们积极踊跃地提问,问题涉及法教义学、政法法学、社科法学之间的关系,如何平衡顶层设计与地方现代化实效差异等诸多方面的问题。黄文艺教授针对这些问题,都给予了耐心且细致的解答。他凭借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深入浅出地剖析问题,为师生们提供了极具启发性的思路和切实可行的建议。

此次“名家大讲堂”活动的圆满举办,充分彰显了政法工作现代化在新时代政法领域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权威专家的深度剖析,进一步明晰了政法工作现代化的发展路径,这对于凝聚广泛共识、推动新时代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38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