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活动
厚德明法,格物致公: 厚德,一方面是指中国政法大学的所有学生都应该具有崇高的道德修养,要具有人文关怀、培养人文情操,学会做人。 明法,一方面是指无论法科还是非法科学生都要通晓法律,具备法学的知识结构体系;另一方面更表明中国政法大学的学生应成为昌明法治的主力军,...
2025北京司法鉴定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成功召开

5月17日,由北京司法鉴定业协会主办,法大法庭科学技术鉴定研究所、证据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政法大学)承办的“2025北京司法鉴定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京成功召开。本届研讨会以多元视域下人身损害司法鉴定的进路与展望为主题,涉及鉴定理论、鉴定技术、保险理赔、医疗损害、科技赋能、证据审查等内容。来自司法机关、司法行政机关、高校、科研院所及司法鉴定、医疗、保险、律师等相关行业200余人参加会议。

北京司法鉴定业协会副会长王旭教授主持开幕式。人身损害类鉴定在司法实践中的数量众多、情况复杂,关乎公民的切身利益,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关键环节。本届研讨会旨在通过多元化视角的交流与碰撞,探索出更科学、更精准、更高效的鉴定进路。北京市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处处长刘鹏、副处长兼北京司法鉴定业协会秘书长赵峰,北京司法鉴定业协会会长杨春松、副会长何颂跃,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诉讼服务办公室法官刘瑾,北京市公安局刑事侦查总队八支队支队长陈庆、副支队长刘华,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技术信息中心法医处处长高冲、副处长李元元,中国医院协会医疗法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邓利强,北京口腔医院党委副书记兼北京卫生法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伟,中国财产再保险有限责任公司监事长方力,中国人寿再保险有限责任公司总监董向兵等代表应邀出席会议。

北京司法鉴定业协会会长杨春松等领导致辞。人身损害司法鉴定作为司法公正的重要支撑,其专业性和科学性直接关系到案件的公正裁决,北京司法鉴定工作坚持加强跨学科、跨领域、跨地域的交流与合作,切实以“首善”标准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深化专业研究,强化协同联动,探索多元解纷途径。

01 人身损害鉴定基础理论专题

主持人:北京司法鉴定业协会副会长何颂跃

《人身损害司法鉴定的基本问题--技术与标准》

法大法庭科学技术鉴定研究所 王旭所长/教授

王旭讲述神经电生理学、法医影像学、人体测量学等法医临床鉴定技术理论与实务问题,人身损害司法鉴定涉及的标准、多标准间的差异问题与评定要点,以及法医学因果关系/原因力评判的理论与实操;从人工智能辅助、大数据与区块链技术、细化分类标准等方面展望人身损害司法鉴定的方向。

《法医临床因果关系鉴定》 

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法医临床研究室 夏文涛主任/研究员

夏文涛通过一例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例的鉴定分析,比照最高法24号指导性案例的过错归责原则,阐述事实因果关系与法律因果关系的差异性与关联性,与会探讨人身损害因果关系在鉴定实践工作中的应用思考。

《法医死亡原因及死因分析浅析》

北京市公安局刑侦总队 陈庆支队长

陈庆讲述死亡原因、死亡方式、死亡机制等概念,死因的逻辑分类和分析方法,法医病理学鉴定书规范性表述问题,强调应从不同变量条件下正确认知法医死因分析和结论。

02 医疗损害鉴定专题

主持人:上海市司法鉴定协会副会长夏文涛

《医疗纠纷鉴定与民事诉讼证明责任的异同》

中国医院协会医疗法制专业委员会 邓利强副主任委员

邓利强通过一例医疗纠纷案例的鉴定分析与鉴定意见,结合民事诉讼活动中的举证责任原则,探讨医方注意义务在诉讼举证和鉴定评判阶段的法律属性和审查重点。

《医疗损害鉴定机构廉洁风险分析》

北京市卫生法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北京口腔医院副书记 陈伟研究员

陈伟以《2024年全国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大数据报告》反映的我国医疗损害鉴定现状为切入点,从司法鉴定立法的制度困境和行业自律困境角度,分析和探讨医疗损害鉴定机构在实践中面临廉洁风险的类型、来源、表现形式与防范措施,以及人工智能时代下医疗损害鉴定的新挑战。

《医疗损害鉴定关注热点问题》

北京法源科学证据司法鉴定中心主任 何颂跃教授

何颂跃结合我国不同区域医疗损害鉴定机构主体模式的制度差异,探讨医疗损害鉴定专科化发展趋势、未尸体剖验医疗损害案件鉴定的争议问题,同行评议存在的认识争议及法庭证据要求,以及目前医疗损害鉴定伤病关系运用变化与判断规则等问题。

《由习惯转向循证--美国医疗过错认定新标准及启示》

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证据科学》杂志副主编 刘鑫教授

刘鑫介绍美国法律协会《侵权法重述(第三次):医疗事故侵权》的主要内容、合理诊疗的重点与循证实践,借以启示我国医疗过错认定标准的构建规则与要求,强调医疗质量评判标准与医院过错评判标准的区别。

03 保险标准解读专题

主持人:北京司法鉴定业协会副会长王旭

《新保险伤残评定国家标准解读Ⅰ》

中国财产再保险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委员、监事长/中国保险行业协会

《人身保险伤残评定及代码》国家标准工作组组长 方力

方力介绍人身保险领域首个国家标准(GB/T 44893-2024)发布实施的历程、标准构建的特点,通过与其他标准的对比分析,提出开展典型案例收集、跨行业合作等有关工作思路。

undefined

《新保险伤残评定国家标准解读Ⅱ》

中国人寿再保险有限责任公司总监/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人身保险伤残评定及代码》国家标准工作组标准制定组组长 董向兵

董向兵介绍《人身保险伤残评定及代码》(GB/T 44893-2024)标准的编制结构、伤残分类依据,结合既往经验应用与典型案例分享,强调ICF编码在标准理论与实践创新中的作用与意义。

《涉保司法鉴定常见的问题及对策》

法大法庭科学技术鉴定研究所 朱海标副主任法医师

朱海标通过梳理涉保险理赔案件的委托受理程序、标准适用在实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规范委托、现场见证、行业共识、专业会诊等有关对策,分享涉保司法鉴定中诈伤诈病鉴别的实践经验。

04 人体损害鉴定经典技术专题

主持人:北京市公安局刑侦总队副支队长刘华

undefined


《检察机关伤害类案件法医技术性证据审查》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技术信息研究中心法医处 李元元副处长

李元元介绍检察机关法医技术性证据审查制度,伤害类案件技术性证据实质性审查工作规定及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意见专门审查指引,结合实际案例强调技术性证据审查要点及智能化审查展望。

undefined

《周围神经损伤鉴定案例评析》

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 夏晴副主任法医师

夏晴通过一例周围神经损伤案件实例,探讨该类型损伤程度、致残程度评定过程中的鉴定时机、鉴定思路与分析要点。

《检验识别伪装视力降低技术方法》

青岛大学 汪岚教授

汪岚介绍多次检验、多样化检验等基于视力差的实验研究成效,探讨识别伪装视力降低的检验技术与方法。

《伪盲或夸大视觉功能障碍的鉴别技术及其应用》

法大法庭科学技术鉴定研究所 项剑副主任法医师

项剑讲述视觉功能的研究方法、视觉功能障碍的鉴别技术,结合传统VEP、mf-VEP在视觉障碍鉴定中的实践应用,探讨视力损害、视野损害的鉴定思路。

05 科技赋能专题

主持人: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教授邓振华

《人工智能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前景》

北京市公安局刑侦总队 刘华副支队长

刘华通过介绍人工智能核心技术体系,探讨AI赋能在骨龄鉴定、死亡原因鉴定、骨折判定、现场勘查、人脸识别、理化检验、指纹、声纹鉴定等司法实践的应用前景及未来展望。

《人工智能驱动的法医学研究动态演变与未来图景》

法大法庭科学技术鉴定研究所 杨天潼主任法医师

杨天潼通过分析人工智能驱动下法医学研究动态,展望AI技术在法医学交叉创新、人机协作与算法可解释性在法医学AI实用性、骨龄评估模型的精准化与自动化、AI驱动的法医学影像分析、智能化与多模型开发等应用前景。

AI技术赋能人身损害鉴定发展的实施路径探索》

北京民生物证科学司法鉴定所 剪宏伟副主任法医师

剪宏伟介绍AI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其在司法鉴定领域的应用现状,探讨AI技术在鉴定委托与准备、影像学诊断辅助、阅读文献资料、鉴定标准优化、鉴定意见审查等环节的应用场景,提出AI技术赋能司法实践在模型建立与路径探索的设想。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用于交通事故人体损害现场还原及重建的探讨》

北京龙晟交通事故司法鉴定所 雷云智司法鉴定人

雷云智通过一例三轮车、自行车、摩托车三车碰撞交通事故案例应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鉴定分析过程,探讨交通事故现场还原及重建的技术应用。

06 数智影像技术专题

主持人:法大法庭科学技术鉴定研究所副所长杨天潼

《数字化法医学年龄推断系统研究》

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 邓振华教授

邓振华介绍全生命周期骨龄系统研究的内容、方法及意义,结合胎儿至老年年龄推断的研究理论和鉴定实践,探讨数字化法医学年龄鉴识体系的研究应用与发展方向。

undefined

《试论虚拟法医人类学》

北京中一诺达科技有限公司司法鉴定中心 张继宗主任法医师

张继宗结合法医人类学的概念,探讨影像学与骨骼的个体识别、虚拟法医人类学与法医临床学在鉴定实践中的应用与展望。

《法医学虚拟解剖40年文献计量图谱--全球趋势、合作网络与新兴前沿》

法大法庭科学技术鉴定研究所 王宇聪主检法医师

王宇聪通过对1984年至2025年涉及虚拟解剖技术与法医影像学相关研究文献的计量分析,探讨法医学虚拟解剖在多模态成像技术与人工智能整合、全球协作网络构建、伦理规范与数据共享、技术创新转化等研究趋势,及文献计量学与人工智能研究优劣势比较与未来研究构想。

《经颅多普勒超声在法医临床学鉴定中的应用分析》

北京红十字会抢救中心司法鉴定中心 金子波副主任法医师

金子波介绍TCD检查的技术原理、检查方法、临床应用及TCD主要参数与指标,结合实际案例的鉴定应用,探讨TCD与法医临床鉴定相关的研究与应用前景。

本届研讨会总结和交流了人身损害司法鉴定在多元视域下的理论体系与实践经验,呈现了一场拓宽视野、多元协作、深入交流的视听盛宴。北京司法鉴定工作将进一步加强首都司法鉴定专业技术和人才队伍的建设,努力发挥行业引领与示范作用,凝聚力量,积极推进北京和国家司法公正文明。

undefined